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七十二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29 17:18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2018年第47期(总第二百七十二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5月29日

导 读

新安康评论: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石门战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助力脱贫攻坚

 

新安康评论: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最难的工作,出最优秀的干部;最难的工作,也是最好的舞台。当前什么工作最难?脱贫攻坚当属首位,这并非认为其他工作不重要。

因为安康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核心战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大、难度越大,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更需要把最“硬”的干部用到最“硬”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同时,安康这样的大农村、大山区市情下,如果干部不懂新时代“三农”工作,不能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家里手,未来就很难承担起更重要的工作担子,组织也不敢把一个区域、一个单位的担子让他挑起来。

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既需要严明工作纪律、严肃工作作风,也需要把“培养一批、推荐一批、提拔一批”落在实处。市委提出坚持在基层一线、重大事件、重要关头、关键时刻考察识别干部,脱贫攻坚就是最好的平台和载体,今后在干部推荐工作中,必须说明这个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表现、在帮扶中的表现。干部要提拔、要得到重用,必须在脱贫攻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应有的贡献,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挥洒人生、建功立业。(安康扶贫)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黄德明,小河镇张良村人,高中还未毕业就外出打拼,小有成就后回到家乡投身农村产业建设,在他的带动下,张良村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搞生产、自强自立奔脱贫的喜人场景。

成家先要立“业”。黄德明的家在张良村七组,小地名叫阴坡山,是真正的南羊山脚下,这里山高地少人稀,自然条件较差。1990年从赵湾高中回家后,不安于随父务农的他毅然选择外出打拼,先后到西安、山东等地务工,因为人诚恳、处事干练,逐渐在劳务大军中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2003年便开始独立承揽一些隧道、边坡等小型工程,怀揣梦想的他精益求精,很快便在工程领域展露了头脚。2010年开始独立承包电站、隧道等较大的工程,并逐步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自己的第一笔财富,家庭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坚持励志前行的黄德明逐渐在家乡小有名气,但他始终没有忘本,在外出打拼过程中对待家乡群众坚持能帮则帮、能带则带,特别是自己独立承包工程这几年,主动组织本村及临近劳力到工地务工,力争帮助他们兼取一份稳定的收入。近几年,近百人在他的带领下有组织的外出务工,其中有部分贫困户通过务工搬离了阴坡山,实现了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改变。

家乡才是自己的“根”。阴坡山植被较好,林下资源十分丰富,当地素有“打山货”的传统,发展林下经济潜力巨大。2016年春,正当大家盼望在他的带领下再次出门务工挣大钱时,浓厚的家乡情节促使黄德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瞅准家乡丰富的林下资源,决心扎根家乡再干一番事业。说干就干,经过简短的策划,由黄德明出资,贫困户出地,共同成立了祥泰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选择有一定保健功效且十分适合当地林下种植的水百合做为发展主业。他投资20余万元买回了7000余斤水百合,经过加工,产出水百合精粉2000斤,保留水百合种3000斤。为了使水百合在张良村落地生根,利用合作社成员适宜地块125亩,林下种植水百合100亩,同时发展猪苓20亩、天麻5亩。另外,为了充分带动村内贫困户的发展,在临近组与46户贫困户合作,采取预投种苗、到期回收的“定单式”种植,扩大水百合种植100亩,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合同并提供技术指导,2至3年到期后保价回收,使这些贫困户不掏一分钱就有了自己的百合园。黄德明在大力宣传推广水百合精粉产品的同时,邀请杨凌生命科学研究院专家利用水百合副产品研发出了银丝茶、百合红酒等系列产品,使“水百合浑身都是宝”的说法成为现实。在黄德明的坚持下,合作社从种植、管理到加工所有劳务都是贫困户优先,每年仅劳务工资一项开支就在5万元以上。近几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水百合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项目,逐步得到了更多群众的认可和大面积推广。

大家富才算真的“富”。年已46岁的黄德明率先行动起来,在张良村搞起了三变改革。通过考察,大胆的提出了“一园两区”的发展构想,同时,为确保中药材种植全面成功,请来西安广誉远中药材公司专家深入到张良村实地考察,因地制宜选定种植项目,科学规划种植园区。在张良片区巩固林下水百合种植200亩,同时,利用阴坡山连片土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因地制宜种植药用木瓜、五味籽等中药村300亩;在北沟片区采取土地和资金入股的方式,新建拐枣+中药材种植园区500亩。通过大力宣传,合作社在北沟片区发动群众资金入股32户30万元(其中贫困户21户、自愿投劳入股9户、资金入股12户6.6万元),土地入股49户500亩(其中贫困户34户281亩),充分利用现产业扶持政策,种植拐枣425亩,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380亩(分别种植黄精100亩,党参200亩,大黄50亩,款冬花10亩,油牡丹20亩),发展中药材育苗基地45亩(分别育五味籽苗10亩,党参苗20亩,黄芩苗5亩,重楼苗5亩,大黄苗5亩)。在三变改革政策的引领下,张良祥泰合作社一园两区的产业发展蓝图正在逐步实现,张良村广大群众和在册的80户190人贫困户在黄德明的带领和带动下,“家家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已经成为现实,现正阔步向前,奋力脱贫致富。(易义锋)

 

石门战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助力脱贫攻坚

5月26日 石门镇全体镇村干部100余人参加的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会, 坚持将纪律挺在前面,切实做到监督执纪从严从快,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镇纪委就各级反馈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反馈意见整改和助力脱贫攻坚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进行了全面剖析,分别就存在问题整改、督查检查常态化、村监委会作用发挥,聚焦脱贫攻坚重点问题,从组织领导、政策执行、工作作风和扶贫领域资金使用、项目规划、工程验收、扶贫物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提醒教育,引导镇村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并就强化脱贫攻坚领域执纪监督问责进行了详细安排。一要加强扶贫领域廉政教育力度。紧密结合干部作风纪律整顿年和干部素质教育提升活动,利用周利会、工作例会、党支部学习会、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党章《准则》《条例》以及上级关于脱贫攻坚系列讲话精神的宣传教育,促进干部队伍廉洁自律,筑牢“不敢腐”的思想道德防线。二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督查重点。围绕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由镇主要领导带队纪委工作人员参加分成三个工作组,对全镇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对干部作风不实、工作溥衍了事、纪律不严明的现象,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三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力度。镇纪委对扶贫领域项目、资金、工作流程、干部作风等方面实施全程监督,严厉查处在精准扶贫中挤占挪用、雁过拔毛、优亲厚友、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等违纪违法行为。四要认真研判,妥善处置群众投诉举报脱贫攻坚的问题线索。全面梳理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依纪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及扶贫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同时加大通报力度,对查处的扶贫领域违纪等问题及时曝光,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增强震慑作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魏万平)

【责任编辑:邓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