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间四月,春光正好,小河镇的干部群众正忙碌在山谷田野间,扶犁耕田,播撒希望,产业致富的种子正在这里发芽、生长……
小烟苗带来脱贫新希望
八点钟还不到,金坡村的烟农们早已下田,运苗、打孔、移栽、浇水,忙碌的身影成了春日里最迷人的风景。
“天气预报明后天有雨,趁着今天天气好,赶紧将烟苗移栽到位,一场饱墒雨后,这80亩烟地就绿起来了。”烟农夏依平说。
同一天,南坡村、东沟村的大田移栽工作也正式启动,第一书记、烟草技术员、联村干部全部在村上扎点儿,全程指导移栽工作。
“这里山高地肥,适合烤烟生长,但是由于群众缺乏技术经验,不敢尝试,眼看就要育苗了,种植面积迟迟确定不下来,把人急的。为此,我们挨家挨户跑,晚上又加班开院落会,磨破了嘴皮子,终于流转土地160亩建立合作社发展烤烟,如果今年的烟栽成功了,卖了好价钱,明年栽烟的群众会更多。”南坡村第一书记陈行运说。
中药材拓宽致富新路子
沿着西沟村新修的产业路一直往上走,我们来到了该村一组,几十个村民正在阳光下挥舞着锄头为苍术除草。
“我们村主要种植苍术、白术、七叶一枝花等药材。苍术这几天全都出苗了,合作社正在集中除草。你看下面用防晒网遮起来的是七叶一枝花,它的根可入药,生长期短,后半年就能挖了,在市场上能卖到450元/公斤,一亩地的收入就能过万元。”村支书邓久祥边走边为我们介绍。
进入张良庙村,公路两旁新开辟的成片土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地上泛着星星点点的鹅黄。
“这是黄芩,刚从泥土里冒出来,我们正在给它‘助力’呢。我们不光带地带资入社入股,年终分红,在合作社务工,每天还有80元工钱。”正在干活的郭大姐乐呵呵的同我们攀谈起来。
小河镇张良庙村原属矿区,群众以务工为主,但随着矿产资源枯竭,村民没有适宜的创收渠道。基于该村气候、温度、海拔、土壤均适合药材生长的优势,该村积极开展“三变改革”,由致富能人黄德铭带头,成立了祥泰中药材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群众带资带地入社,种植黄芩、党参、大黄、苍术等。西沟、张良庙两村共栽植中药材十多种700多亩。同时与广誉远集团达成合作意向,解决了药材销售的后顾之忧,药材成了这里群众脱贫的新路子。
小拐枣立足长远稳增收
春风里,纤细的拐枣树苗迎风起舞,嫩绿的树叶散发出无限生机。
“去年入冬前,我们及时对拐枣树苗刷白。三月底,突如其来的降温,拐枣丝毫未受影响,都抽枝发芽了,生命力顽强着呢。有少量未成活的,我们已经及时进行了补栽。”铁厂村村支书李世贵说。
小河镇2017年共栽植拐枣17200亩,今年年初又补栽3800亩,基本实现了家家有产业。为做好拐栆管护,确保户户懂技术,让群众稳定增收,该镇与县农林科技局联系,聘请杨凌农业专家亲临现场指导,并由县局专业技术员对全镇30个村分片进行套餐培训。目前在炉子坡、屈家沟、中心等7个村开展拐枣、油牡丹、核桃、药材等种植技术培训16场次,参训逾千人。
“听了专家讲的拐枣种植技术后,我收获很大,回去后我一定管理好我的15亩拐枣,早日结出拐枣来,收成好啦,我们的收入也就高啦”, 学员田录德说道。
夕阳将至,眺望远方,我仿佛看到了满地的黄金叶、沉甸甸的拐枣、成亩丰收的药材,还有农人脸上那迷人的笑容……
- 上一篇:关口镇:用勤劳双手绘制美丽乡村[ 04-28 ]
- 下一篇:金寨镇:长鸣安全警钟,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 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