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走进旬阳> 正文详情

社会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04 09:5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教育】2023年旬阳市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考、高考成绩均位居安康市前列,70%学生中考成绩达530分以上;高考本科上线2035人,上线率84%,实现连年攀升,有163人被985、211院校录取,其中1人被浙江大学录取,9人被C9大学录取。职业中学积极创建国家“双优中职学校”,有682人升入大专以上学校,其余学生均顺利就业,就业率100%;承办陕西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7名学生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荣获3个赛项三等奖。在全系统开展“师德引领年”活动,引导教职工践行“三爱”,做道德标准的引领者、社会风尚的传播者、良好风气的推动者。广泛开展“书香润校园”读书活动,大力推进教师岗位练兵、导师帮带和青蓝结对,霍良平荣获陕西省特级教师称号,49人为省市级骨干教师,83人为县级骨干教师,“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占比达38%。统筹谋划校建项目,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优化集镇资源配置、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全年争取上级各类资金2.88亿元,实施职中扩建、第二中学扩建、城区幼儿园建设、重点集镇幼儿园建设和农村学校改扩建工程,新建改扩建25所学校,建筑面积3万余平米,新增学位1500个。

【科技】加力加速融入秦创原,全力推进秦创原旬阳科创园等“四大园区”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家、科技型企业78家,登记省级科技成果85项,转化科技成果3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56亿元;建成省市科创平台4家,秦创原旬阳科创园获批秦创原引用高层次人才项目。建成安康市科技资源统筹旬阳分中心,承办全省科技重点工作推进会暨科技资源统筹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

【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省级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白柳镇入选第三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旬阳市被命名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示范县(市)。旬阳市传统木刻版画工坊入选“第三批省级非遗工坊”,旬阳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被省文旅厅通报表扬,并在全省作经验交流,旬阳市图书馆被命名为“国家二级图书馆”。《旬阳牌鼓》荣获陕西省首届唢呐展演合奏类一等奖。成立旬阳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优化旬阳市生态旅游产业链,制定推进生态旅游和兴文强旅战略的系列措施,将生态旅游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旬阳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督查内容。太极城欢乐岛旬河画舫、旬阳市旅游客运项目、老城历史文化街区试验段、神隐谷露营地等重点文旅项目建成投用,万达悦华、瑞莲世纪明珠、吕河锦华三家酒店开业运营,太极城综合文旅服务中心(阳鱼岛酒店)、致泰酒店、河源酒店改造全面开工,蜀河镇阳光民宿、水泉坪帐篷露营地、赵湾华山民宿等相继开园,羊山、水泉坪民宿集群运营良好。持续加快旅游品牌创建,旬阳市太极城宋家岭景区被命名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薛家湾社区被命名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太极城森林公园被命名为陕西自然教育基地,蜀河镇天元酒店被命名为三星级旅游饭店。全年以“引客入旬”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文旅活动350余场次,文旅消费亮点纷呈、成果丰硕,游客接待量、文旅收入较 2022年均实现翻番。新发现18处先秦两汉时期遗址,4处旧石器时代遗址,36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认识旬阳朱砂的开采年代、旬阳市古代朱砂可能的运输线路提供重要线索。旬阳市被确定为2023-2024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县。

【卫生健康】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建成投入使用,市中医院迁建项目即将搬迁;市妇幼院地下停车场及发热门诊项目投入试运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及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即将完工投用;建成公有产权标准化卫生室47个。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市疾控局挂牌成立,市医共体总院挂牌运行,段家河、白柳、桐木、仙河4个镇卫生院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验收,创建安康市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9个,培育专科6个。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年共招录医学本科生、大专生68人,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培养学科带头人17人、技术骨干114人、一般人才2018人。“智慧医疗”加快建设,上线医疗收费电子票据、诊单扫描支付,累计完成远程影像、心电诊断5万多人次,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组建家庭医生团队302个,签约服务269816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6%;65岁及以上老年人管理服务率达到72%;产后访视率达到100.00%;新生儿访视率达到99.94%;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服务率均达到75%以上。制作的《责任与牵挂》公益视频宣传片,被省卫健委、省总工会评选为全省职业健康传播优秀作品一等奖。落实全面三孩生育政策,共开展婚前检查1738对,完成孕前优生检查2237对。在三家公立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床位116张,城关、吕河、赵湾、棕溪、蜀河和铜钱关6个镇卫生院被命名为省级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城关镇党家坝社区被命名为国家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健康细胞建设持续推进,创建县级健康细胞467个,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评估。

【社会保障】开通创业就业服务热线和微信自动回复,实现政策咨询“0延迟”,扶持就业创业5651人、补贴2986万元。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引导返乡农民工就近务工,持续发挥“零工市场”、村级劳务公司纽带作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675人。开展订单、定岗、定向“旬阳建工”“旬阳版画”等技能培训4898人。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4笔、发放金额5592万元,带动就业416人。培育毛绒玩具、织袜制衣、富硒食品三大产业,推进新社区工厂扩张提效,全市在营125家新社区工厂吸纳就业3656人。就业创业工作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先进集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工作被省人社厅表彰为“全省成效突出单位”,“旬阳建工”入选全国30个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之一,被省人社厅、财政厅命名为首批20个省级劳务品牌之一。全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99名,引进高层次及紧缺特殊专业人才27名,推荐5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资格,审批各类人才职务职级晋升888人。摸排旬阳籍在外优秀人才建立八类人才台账950人,“旬阳建工”形象代言人马治文被人社部评为全国20名“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之一。动态更新24万人全口径劳动力信息库,优化四个平台功能,通过线上系统“自动撮合”,线下工作人员“主动接单”,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岗位找人、政策找人、服务找人”。旬阳“一库一链四平台”数字化就业服务做法被新华社、中国劳动保障报、陕西省政府网、陕西日报等官方媒体报道,并写入《中共安康市委关于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安康的实施意见》。

【民政事业】持续加大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力度,精准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跟踪帮扶,有效保障城乡低保、特困对象3.26万人、困难残疾人1.65万人次,综合实施临时救助6197人次,全市民政领域共发放各类民生保障资金2.22亿元,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以创建省级示范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县为契机,高质量完成318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争取资金824万元对双河、蜀河等9所养老机构实施护理型床位改造提升和消防设施改造提升,旬阳市第二中心敬老院5、6、7号楼建设接近尾声,达到投运标准。全面整治违规坟墓273座,修订完善新版《旬阳市殡葬管理办法》。建成未保、社工、慈善、志愿、残疾服务一体化“五站合一”社会工作站21个,以站(点)为阵地,开展各类留守儿童走访慰问活动5次。    

【医疗保障】通过总额预算、DRG支付改革管理等系列措施,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解决医保基金历史亏空重大问题。大力开展职工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政策宣传,共开展政策宣传8场次,批准78家医药机构为职工门诊统筹医保定点机构,确保职工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落到实处。由医疗专家对已纳入门诊慢特病管理参保人员进行复审和新增门诊慢特病进行鉴定。同时,将门诊“两病”及慢特病认定权限下放至相关定点医疗机构,对行动不便的慢病患者,组织医疗小分队入户上门开展鉴定服务。全市医保信息系统共确认门诊慢病28252人次,“两病”13523人次。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