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按照年初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达的45个贫困村需建设546km饮水管网、101座蓄水池和截水坝的脱贫村安全饮水建设任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截止9月底有17个村完成了建设任务,22个村工程进入后期,县水利局全程负责技术指导,并累计调拨管材517.9km。但目前仍有3个镇6个村工程尚未启动。面对时间紧,任务艰巨,县水利局作为安全饮水工作主责部门,算清时间任务帐,压力层层传递、指标人人担当,困难迎难而上,以超常规的工作力度,奋战60天,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给旬阳人民一份满意答卷。现在主要围绕“供给、服务、督导、提升”八个字做好工作:
一是保障“供给”。首先按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建设任务供给管材。对于已完成供给任务,但仍然还需饮水管材的贫困村,县水利局将继续扶持管材。对于至今还未领取管材的各项目镇县水利局将下达督促函,强制性要求项目镇政府限期内领取饮水管材,同时县水利局保证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调拨扶持到位。其次争取项目资金。县水利局已完成了2017年度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方案编制与项目入库工作,积极争取开发银行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贷款。同时县水利局已争取了两批中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投入到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当中。第三、主动为项目实施主体——各项目镇政府出谋划策,协助各项目镇政府组织施工企业垫资建设,受益群众集资投劳,达到“谁受益谁集资投劳”效果。第四、指导项目镇政府严格按照“四个规范”要求进行实施。一要设计规范。“因村因点”不同制定“一对一”的实施方案,提升设计水准;二要管理规范。要求项目镇政府要在水利局提供的建设内容清单和最高限价的前提下,邀请3家以上有施工资质的企业自主择优确定;三要施工规范。严格要求施工企业按设计方案实施,对集中供水区分别采取实施联网工程、蓄水池+管网工程,做“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饮水示范”工程。对无水源的村组户采用雨水集蓄池+管网的途径切实解决饮水难题;四要资料规范。指导各项目镇政府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以便项目资金下达后,符合资金支付的要求。
二是强化服务。首先是在服务机制上,将水利局人饮站、设计院、抗旱服务队、村镇供水公司人员统一起来,根据分工定岗定责,实行“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充实技术力量。其次是主动作为,夯实技术员驻点工作责任清单,并实行与乡镇技术员联动机制,做到信息传递及时、问题解决及时。最后实行技术人员驻点指导,形成一个项目村一个驻点技术人员一个技术指导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项目镇责任人、水利局包抓技术员、施工单位负责人员三方对工程每个建设环节都要形成一份技术验收结论,来确保工程质量。
三是加强督导。水利局领导联镇、干部包村,深入施工一线,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指导。做到联镇领导必须常驻项目镇交流指导,包抓技术人员驻扎施工第一现场。实行“一村一档案一清单”制度,把工程任务细化到天、到点,实施“销号制”,将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一周一汇总一通报一督办”。严格问责。对局内完成不了任务的领导与干部实行“通报 、谈话、岗位职务调整、技术职务聘任降级”等措施强化责任机制;主动加强与工程建设不力、进度滞后、质量不过关的项目镇主责领导进行沟通交流,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同时将各项目进度情况及时上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
四是全面提升。按照“三分建七分管”思想,在全面建设的同时,积极组织项目镇政府落实建后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成后顺利移交,指导受益群众组建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制度,参照《旬阳县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落实“三个一”,使运行管理机构明确,管理办法确行有效,管理人员报酬与维修基金落实,为工程长期有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积极探索与县级公益岗位制度相配套,争取财政扶持,形成“一村一个水利专员”的运转机制,走出一条村级饮水安全工程“旬阳管理模式”来。
- 上一篇:县委农工部:“四举措”贯彻落实全县脱贫攻坚决战冲刺大会精神[ 10-11 ]
- 下一篇:县教体局:立下“军令状” 追赶超越再起航[ 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