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脱贫攻坚快报(第三十七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30 17:44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第37期(总第三十七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6年6月23日

 

导 读:

《脱贫攻坚“三字歌”》受到国家级刊物《中国扶贫》关注

精准脱贫以“众筹”解“众愁”

甘溪镇特色产业铺就群众致富路

脱贫攻坚在行动 修渠引水解民忧

 

《脱贫攻坚“三字歌”》受到国家级刊物《中国扶贫》关注

6月21日,《脱贫攻坚“三字歌”》在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中国扶贫》国家级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分章节面向全国公开发表,旬阳县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中国扶贫》的高度赞誉和关注。扫描《中国扶贫》官方微信二维码关注原文。

 

精准脱贫以“众筹”解“众愁”

把网络版的开心农场转移到现实中的贫困村,以“众筹”的方式解决产业脱贫中的困难,烈日炎炎,双垭村、青年脱贫攻坚小组几个字和天气一样迅速成为旬阳热词。

脱贫从哪里入手?靠山吃山!

城关镇双垭村共10个村民小组、354户农民,耕地总面积2800亩,距县城3公里,为了便于出行,前些年村民自发修筑了一条土路,与通村水泥路总算是勉强接轨了,藏在深闺的美景也逐渐被外界发现,可村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春种秋收依然是小麦、玉米,发展了几十户黄姜又遇上市场低潮,上一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多元,与全县平均水平相比仅为三分之一。

土里刨食没有出路,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了,老的、小的和女的留守在家,无奈地挑几块好地种着。全县脱贫攻坚战役已经如火如荼,这个与县城近在咫尺却沉寂多年的村子应该从哪里突围?包联双垭村的是年轻企业家为主力的青年脱贫攻坚小组,没有实质的务农经历,没有农村工作经验,那就带着问题到农户家摸底子、访民情,漫山遍野寻特色、找亮点,目光最终聚焦在观赏“小太极”的最佳位置,开出了“靠山吃山”的方子:用独特的风景吸引游人,在观景处平坦肥沃的土地上建设 “开心农场”,引导周边农户开办农家乐、小超市,靠休闲观光农业把城里人留下来,让村里人富起来。

发展中的问题怎样解决?爱心众筹!

“到双垭认领爱心菜地去!”这是青年脱贫攻坚小组开出第二个良方,旬阳有志青年顿时有了引领时尚的新口号。把6户贫困户的20亩地统一平整,除去步道占用外,剩余的平均分割成160块,就地取材用竹子搭篱笆为界,按照每块地600元的标准面向社会“众筹”。 爱心无界,活动启动仅一个月,认领人的范围就迅速从旬阳延伸到周边市县,甚至还有湖北十堰、江苏常州等地的爱心人士通过微信、电话、邮件联系加入。

一个金点子就解决了资金、劳力等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可是,当有企业老板提出“我来献爱心,付费认领全部菜地,农民又不吃亏,谁想种,免费来就是。”却遭到了青年脱贫攻坚小组的拒绝,小组发起人张剑说:“众筹不仅筹集的是资金和爱心,更是聚集人气、智慧,为帮助农民增收脱贫摸索新方法、新路径。”在他对双垭村的构想里,闲暇时,市民在这里当爱心农夫,花钱不多乐趣多,还能吃到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平时,菜地就由农民管护,这些留守在家的弱劳力几乎不用投资就盘活了土地,还能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家门口干活挣钱。

为啥只搞20亩?有想法的人很多……

村民赵小安家的土地距众筹菜园百余米,被茂密的灌木隔着,可他还是开心地来帮工整地,一边劈竹子,一边算账,“搁平时,一亩地一年都不一定能收入600元,这下可好,巴掌大的地方就能挣这么多。”什么时候才能把众筹菜园范围再扩大,是他最近一段时间盼望的头号事情。

75岁的张德纯早已把名下土地分给三个儿子了,历经多次土地改革的他对这帮年轻人的做法很是好奇,也很支持,锯子在手腕粗的竹子上拉的虎虎生风,“没见过,真没见过种地还能这样,娃们费心费力了,要是明年还这样干就好了。”

“一旦进入到实质阶段,要做的琐碎事还多着呢,这些年轻人都有自己本份的事情,日久了忙的过来吗?”“爱心人士无法及时收获的蔬菜怎么处理,不能让献了爱心过后又伤心。”“持续发展还须源源不断的资金和完善的运行机制做保障,可是作为纯公益活动,众筹所得款项除去雇工开支之外,全部归农民所有,日常工作中组织者不仅没有收入,还要自己垫付甚至贴补,这样仅凭爱心支撑的帮扶究竟能走多远?”“通村路与菜地相连的是村民自己修的土路,雨天泥泞难行,就算趁此机会拓宽硬化了,也是一截只通到菜地的断头路,对全村的脱贫增收而言,作用不大。”

加入的、参观的越来越多,对于“爱心众筹+精准脱贫”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有怀疑,有担忧,更多的是关爱和厚望。在社会各界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下,以“众筹”推动脱贫 “众愁”的问题逐步得到化解,横贯双垭村的水泥路工程已经纳入议事日程,有意创办农家乐的两户村民已经被列为人事部门技能培训对象,“小太极”观景点附近农户的房屋整修即将动工,农林科技局干部自告奋勇担任技术指导,爱心菜园认领已达百余份。(彭红梅 供稿)

 

甘溪镇特色产业铺就群众致富路

甘溪镇为实现精准扶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以“一村一品”、产业扶贫为重点,坚持“造血式”扶贫开发,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并结合镇域实际,发展特色养殖、林下经济、家庭农场、建立农村经营合作社,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建园区带基地,发展万亩油牡丹种植基地。该镇紧紧围绕“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目标配套成立了益群油用牡丹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建牡丹产业示范园1486亩,修园区支路5公里,建蓄水池3口,发展社员284户,3年内将建成观赏、育苗、产品加工和展示为一体的牡丹庄园。

按照“企业投资、农户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甘溪镇甘溪社区二组新成立的新绿源果业合作社,现有社员60余户,其中贫困户4户。合作社主要以种植大樱桃等特色林果为主,采取“企业+社区+农户”的全新经营模式,农户和企业之间签订协议,由企业提供技术、资金、果树苗、农药支持,承担管理及浇灌水管网和路网的铺设,农户只需提供土地和劳力,负责日常的栽种和养护工作,最终收益企业获得50%,农户获得40%,社区获取10%。合作社计划投入资金200万元,流转土地300亩,发展社员150余户,帮助1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截至目前,第一批规划的300亩大樱桃,16000株嫁接好的树苗已发放至60多家农户手中,已全部栽植完成。按未来1-3年大樱桃市场价格初步估算,户均亩产收入最低可达6000元以上,可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200余人次,就近务工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

采取“合作社+农户+订单”的模式,为村民寻找新的致富门路。甘溪镇桂花树村在以抓好烟草、魔芋两大产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中药材种植。目前已发展白芨、白术、苍术等中药材种植30余亩,计划种植100亩。该村党支部号召6名村组党员干部以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率先发展种植,带动群众走上符合当地脱贫致富路。截至目前该村农户上山自挖和外购苍术种子共10000斤,种植面积约30亩,其中5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同时与汉中市佛坪县长兴苍术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据统计,全镇已建设核桃产业园10000亩,发展油用牡丹2500亩,栽植拐枣2000亩,种植烟草8500亩,新引进大樱桃500亩。这些在农民自家土地、自家门前铺开的“致富路”将成为全镇实现全面脱贫的强大动力。( 潘先爱 白文 供稿)

 

脱贫攻坚在行动 修渠引水解民忧

石门镇:“感谢政府,感谢安康市财政局联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今年我的稻谷收成有望了,”看着绿油油的秧苗,70多岁的任正茂老汉激动地说。

由于洪水灾害,石门镇谌家院社区一组小地名龙套湾水田堰渠被洪水冲毁,致使该组14户村民40亩水田无法上水栽秧,部分农户水田荒芜,还有部分农户起旱种了玉米,给村民收入造成了很大损失。在脱贫攻坚战中,包联该社区的安康市财政局投资5万元修建150米水渠及拦河坝,保证了14户村民及时插秧,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誉。

仁河口镇:“这几天把人急死了,建房、生活、灌溉都要用水,我们组上的水直接不够用,想请你们给协调解决看能不能从三组引水……”方家湾村二组贫困户吴万明向驻村和包组干部反映道,他们认真的记录下来。

近日连续的高温天气,群众反映的问题更加突出,镇村干部更是心急如焚,饮水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和产业发展,他们及时与水利局沟通协调,邀请实地勘察、测量,从长远解决二组饮水问题。6月17日仁河口镇把1500米管道送到二组,并组织召开了群众大会,调动群众力量齐修通村水道,连日来镇村干部与群众一起在烈日下抢修水道, 20日主体管道竣工,切实解决了28户群众的燃眉之急。 据悉,方家湾村四个组安全饮水工程是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目前已陆续动工。(魏万平 王海龙 供稿)

【责任编辑:段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