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双河镇突出特色,构建农业转型新格局

作者:王全洲 发布时间:2015-08-13 08:30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双河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29318亩耕地养育着全镇27584人。近年来,双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大双河流域山地循环农业示范带的定位目标,从水利建设、低产田改造和农业园区建设三方面入手,夯实农业生产发展硬条件。
    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产能。双河镇因地制宜对莲花村600亩低产田进行了改造,增强了低产田保水保肥能力,逐步扭转了低产田土层浅,土质差,肥力低,水源缺,贮水、保肥能力差的生产困局,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大兴水利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抢抓农业、扶贫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小河流治理、国土等项目资金1100万元,切实优化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在双河社区、鲤鱼村、莲花村、泰山小区、雷家湾,修建了累计5处,总长2930延米的河堤,修建拦水坝2座,全面硬化疏通灌溉保护区的水渠堰道3000米。切实提高了全镇6000余亩水田的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提升农业生产发展后劲。
    发挥园区引领作用,提高农业发展质量。遵循“公司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发展理念,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新建花卉苗圃500亩,立体种养水面60亩,推广高产土豆种植100亩,切实打响了双河特色产业品牌,实现了农业发展质的飞跃。同时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坚持走以“园区引领、企业参建、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路子,依靠科学技术,不断培育和加速发展当地特优产品,促使现代农业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改进温室建设标准,创新发展和种植模式,推广运用节本增效技术,积极引导设施农业由原来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型逐步转变。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的“五统一”运行模式,按照“高标准设计、高质量要求、高起点建设”的原则,力争把园区打造成为全县精品园区、一流园区。在生产环节上,实行机械化耕作,无害化生产,走“畜、沼、菜”循环生产路子,使整个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少使用化学肥料。围绕“田园风光、现代农庄”的发展思路,园区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板块推进等措施,整合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荒山造林绿化等涉农项目,实施“山水田园林路堤村”综合治理,把园区划分成“果蔬园艺、立体种养、特色养殖、食用菌加工、休闲观光”五大产业格局,把园区建成为全县集生产、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借助土地流转政策机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原则,通过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目前,吸引农户100余户,社员170余人。

    该镇将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大双河流域山地循环农业示范带”的战略布局和建设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和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中药材、核桃、板栗、葡萄和猕猴桃等现代农业产业,培育新型农民,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邀请专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真正使全镇的特色产业走上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的轨道,争取三年内科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高山兴林、坡地兴果、川地建园的整体思路,争取上级政府、农业部门的支持,联系国补资金和项目扶持,地方上通过农民自筹投资投劳能人和包龙头牵引等措施,加大林果业建设投入。对万亩水稻、万亩油菜、万亩核桃、万亩板栗、万亩魔芋”“五个万亩”产业从示范抓点,推向村域地域适合种植,通过三年的实施,达到连片规模,集生态旅游效益与一体的目标。对已建成的万亩核桃园重任管理、维护,开发利用;对于已有一定规模的魔芋、水稻稳中求进,迅速扩盘,在龙家、西岔、潘家三村一河两岸集中连片,引水入田进行旱改水已达到“万亩水稻”目标的实现;对于基础较好规模欠缺的板栗、油菜,集中进行规划连片建设,争取项目,筹备资金、苗木养管基础性工作,逐年递进,三年内达标。
    转型正是经济新常态的应有之义,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就是适应新常态。镇党委政府将按照既定目标打造双河经济升级版,构建双河流域农业转型新格局,坚持“爬坡过坎”,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达标增效,为该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魏代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