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旬阳县委
书 记 邹俊杰
副 书 记 张益民 田丽萍(女)
常 委 陈德智 王道祥 朱继明 程海林 张世波 范传斌 陈 刚 曾 炜
旬阳县人大常委会
主 任 陈昌学
副 主 任 陈守业 熊生明 华开锋 杨纪元 周广清
旬阳县人民政府
县 长 张益民
副 县 长 陈德智 王道祥 王武臣 李 萍(女)
邹 伟 王拥军
政协旬阳县委员会
主 席 王 惠(女)
副 主 席 党永前 朱远胜 向敏毅
中共旬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张世波
【经济概况】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7.77亿元,增长15.1%;工业总产值102.28亿元,增长30.7%;农业总产值17.04亿元,增长6.9%;财政总收入12.5亿元,增长23.5%;固定资产投资44.87亿元,增长32.43%;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6.9%和19.5%,达到5096元和17697元。
【农业经济】 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位于全市十县区之首,其中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96元,比上年净增了1079元,同比增长26.9%,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建成了一批生猪产业强镇、生猪养殖万头村和规模化生猪养殖场,魔芋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同种植、订单收购,对魔芋种植进行连片集中规划,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总产量达到6.2万吨,种植商品蔬菜2.5万亩,新发展设施蔬菜3085亩,重点建设的3个现代农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其中双河花门楼、吕河平定河两个园区已被列为市级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园。 【工业经济】 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02.28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2.95亿元,同比增长39.2%,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24.989亿元,增长2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374亿元,增长25%;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0家和个体户3家,总数分别达到19家和9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435亿元,增长16.6%。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153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0.32亿元,增长30.66%。9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87亿元,同比增长32.43%;新增资质以上建筑业2家,房地产7家,总数分别达到11家和12家。
【重点项目】 2011年实施的十大工业续建项目汉江蜀河水电站、新农机械公司扩建、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线、年产30万吨饲料加工生产线一期工程四个项目竣工投产;年产5万吨球磨铸造生产线、泗人沟矿区西部铅锌矿勘察二个项目在建;汉江旬阳水电站项目全力争取项目核准。十大工业开工项目年产5000吨桐油技改、年产3万吨苏打水、电力器材制造3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年集中开竣工活动5次,有19个项目开工,5个项目竣工投产,年新增规上工业生产能力3.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4.5亿元。
【财政金融】 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2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5亿元,同比增长35.2%;全县财政总支出达到18.3亿元,同比增长33.08%。深化了“一折通”改革,全年规范发放惠农补贴资金2.58亿元;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一签三审”制度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有效开展,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招商引资】 2011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个,合同引资18.5亿元,续建项目11个,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9.54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065亿元。进驻旬阳的世界500强企业1家、中国500强企业4家,外资企业2家。
【主导产业建设】 烤烟:2011年全县种植烤烟10万亩,收购烟叶24.12万担,均价8.35元/斤,烟农收入20128.57万元,较上年增收了7920.52万元;亩均收入2012.86元,较上年提高了338.87元;烟农户均收入近28500元,比上年增收了12540元。全年总投资7900多万元,修建水池22口,铺设管网325.2千米,修筑机耕路74公里,新建密集式烤房1859座、育苗设施277处、烘烤工场2处,配套烟草农机46台。畜牧:全县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全县生猪出栏量为95.3万头,同比增长118.14%,生猪产值130015万元,同比增长212.52%,生猪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0元以上。扎实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投入品监管,畜牧产业安全保障有力。粮油:在夏季粮油遭受严重干旱减收的情况下,采取以秋补夏等措施,秋季粮油获得全面丰收。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71.8万亩,总产13.25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7.3万亩,总产1.78万吨。魔芋产业重点建设10个基地镇,建成百亩示范点36个,带动全县魔芋种植51684.6亩,同比增长36%,总产6.2万吨以上,发展订单魔芋种植2.2万亩。蔬菜:2011年共规划农业园区12个,规模18000亩。已基本完成了规划设计、核心区土地流转和土地整理,对园区主干道进行硬化,辅助道路能够满足生产需要。2011年重点抓了双河庙坪、吕河平定河、小河龙王滩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城关、甘溪等6个蔬菜示范基地和12个蔬菜重点村建设,带动全县新发展大棚设施蔬菜3085亩。
【城市建设】 旬河口翻板坝工程现已完成勘察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当年完成投资1800万元;太极环岛路建设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现已完成地形测量和可研编制,当年完成投资200万元;宋家坪大桥工程项目总投资7700万元,现已完成规划选址、地形测量、地质勘察、施工设计,启动工程建设,当年完成投资1100万元;太极城观景区景观工程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现已完成南广场、北广场及景观道路建设,当年完成投资2760万元;旬北大道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2亿元,现已完成一期河堤、回填工程建设,当年完成投资3100万元。祝尔慷大道堤防加固及景观工程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现已完成河堤、回填工程建设,当年完成投资3450万元;小河北阳鱼岛堤防工程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现已完成河堤及回填工程建设,当年完成投资4300万元;旬阳大道旬河段河堤工程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现已完成主体工程量的70%,当年完成投资1350万元。
【保障性住房建设】 开工建设4498套,其中廉租住房718套,经济适用房456套,公共租赁住房580套,限价商品房1244套,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1500套。已竣工1925套,完成投资7.68亿元。发放租赁补贴258户。做好廉租住房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发放租赁补贴258户,发放货币补贴资金36万元。
【交通建设】 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49亿元,完成了98条535.1公里通村公路示范路建设任务,建成了赵湾和甘溪旬河大桥、神河大桥及小河镇龙王滩、仙河镇仙河口等4座县乡公路桥,启动了两仁公路、江南路改造工程和石门镇羊圈沟等5座公路桥建设,仙河、张坪两个五级农村客运站和23个招呼站建成运营,红军、双河、石门三个五级和蜀河、小河两个三级农村客运站主体完工,兰滩码头全面完工。
【扶贫开发】 共启动了71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其中市级示范村13个,县级推进村58个。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据统计,71个新农村示范村新修、改造村组道路260.8公里,水泥硬化128公里,修便民桥48座,建成人畜饮水工程86处,新修河堤43.2公里,完成农网改造444.8杆公里。主导产业迅速发展。71个示范村共发展烟、桑、果、菜、药、蘑芋等产业5.29万亩,畜牧养殖24.6万头(只)。村容村貌大为改观。71个村共新建房屋2333户,旧房改造3387户,实施厨、厕、圈改造4896户。社会事业全面发展。71个示范村共建成村级综合活动中心43处,修建养老院8个;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计划生育户养老等惠农政策;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深入开展了新型农民教育。
【林业经济】 以“三百里林果带”建设和特色经济林“万千百”工程为核心,全年完成核桃建园1.5万亩,狮头柑建园0.5万亩,油桐造林3.35万亩,养蚕发种2.1万张,实现林业产值2.9亿元。社会造林、千里绿色长廊建设、汉江旬河等重点区域绿化、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共完成绿化造林9.05万亩。
【移民搬迁】 全县已启动移民搬迁安置建房3687户14043人,竣工入住3509户13300人,规划建设的78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点)开工率达100%。市级示范点(草坪怡民安置小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主体竣工3幢120套。县级示范点14个,完成重点镇移民安置小区修建性详规并通过县规划评审委员会评审10个,动工准备工作到位。
【双高双普】 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完成了9所项目幼儿园7592平方米建设任务,二中完成迁建工程投资1140万元边坡防护,县职业中学完成迁建一期工程,实现了整体搬迁。全县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完成了基础教育专网建设任务。2011年全县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为100%;小学无辍学,初中控制在1%以内。全县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7.2%,学前三年入园率67.2%,三类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86.3%。初中毕业学生考试成绩和高考二本线上线人数稳居全市前列。初中毕业升学率达85.1%。高考优秀人数达1476人。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666户,人数6465人,支出1971万元,比上年增长32%,月人均254元,比上年增长70%;城市医疗救助23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9人次,共支出6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520户,人数42957人,支出7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月人均140元,比上年增长4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074人,支出922.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348人,支出404.4万元。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5.39万人。全县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单位145个,参保人员10409人。征缴养老保险费6914万元。参加失业保险1.1448万人。全年认定(视同)工伤52案。
【水利建设】 加速“三大灌区”改造,完善“四大片区”功能,加强“五大水利”建设,2011年新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74处,解决农村5.5万人的饮水安全。新修基本农田1.2万亩,田间配套13659亩,土壤改良9500亩,新修渠道54公里,引水管道13公里,新修集镇及移民迁建点防洪堤防10公里,护田堤防11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0亩,发展节灌面积4150亩。以“丹治”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2km2。完成小水电建设投资5460万元,发电量达1.3亿度。完成水产养殖招商引资4618万元,全县水产品总产量1312吨,实现渔业总产值62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全县共有153所学校,其中小学75所,初中29所,普通高中4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43所(其中公办16所)。全县在校学生62142人,其中小学23366人,初中16837人,普通高中10478人,职业中学4527人,在园幼儿6883人,特殊学校学生51人。共有教职工4366人,校舍面积487千平米,其中新建15158平米。2011年度共招聘新教师59人。有4652人次参加了中省市县各类培训,培训率达100%。全年2人被评为省级“道德模范”,1人被评为县级“道德模范”,20人荣获旬阳县园丁奖,10人被授予“省级教学能手”称号,1人被授予市“优秀人才”称号。卫生: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民生工程投资12901.64万元,建成县医院住院大楼、赵湾中心卫生院综合楼等5个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迁建完成土地调拨,为镇村医疗机构配备医疗设备651台(件),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资产25265.79万元,房屋建筑面积86269.55平方米,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20023万元,总支出19272万元。门诊诊疗人次1374887人次,收治住院33071人次,完成住院手术4754台次。镇村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配送率和使用率均达到90%以上,累计配送基本药物438种,1012个品规,总额1362万元,组建了县药品采配结算中心,启动了以县为单位的药品统一结算工作。公共卫生均等化成效显著,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18406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60%,规范化电子建档率45%,重型精神病、Ⅱ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41%、39.8%、45.7%。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普查20019人,为122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了免费复明手术。计生:省级人口计生信息化项目县创建成功。全年共出生3849人,人口出生率8.96‰,自然增长率2.98‰,政策符合率97.77%;落实各类避孕节育措施4400例、及时率达到95%;落实“三查”145066人,重点对象“三查”率达98.7%;当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整体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母亲健康工程”累计为全县12.72万人次妇女进行了免费健康检查,累计筛查患病妇女7.28万人次,为6.34万人次进行了免费治疗,治疗率达87%,农村妇女患病率由2008年的63.6%下降至51.8%。广电:全年共播发《旬阳新闻》156组1886条,在中央电视台发稿9条,在陕西电视台发稿48条,在省市广播电台全年发稿各为47条、196条,连续八年位居全市十县区之首。广播电视综合覆盖人口41.62万人,综合覆盖率为92%。
【廉政建设】 加强了廉政文化建设,县纪委、监察局、县地税局共同投资建立了“旬阳县廉政教育基地”,增强了廉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组织开展了ICD语音外呼政风行风测评工作。全县共投入财政资金491.8万元,建立镇便民服务中心21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224个,县直部门建立服务大厅7个,设立便民服务窗口16个,共受理事项110303件,办结109215件。共受理各类来信来访84件次,初步核实32件,立案8件,党政纪处分17人,其中科级干部2人。认真落实《镇部门办案协作区查办案件工作办法》,全年协作区办案5件,转立案2件。
【综合治理】 始终坚持以全力维护政治稳定为首要任务,全年共查处“门徒会”、“全范围教会”等邪教组织案件5案70人。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860件,调处成功1822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8%,调解协议标的总额达580余万元,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30余起、越级非正常访案件120余起。县信访工作机构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791件(次),同比下降14.4%,回复办结率达到100%,先后妥善处理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各类骨头案件50余件,实现了群体事件零发案、进京上访零人次、赴省个访(41件52人次)大幅下降的“一控双降”工作目标,信访工作“三无县”得到有效巩固。22个镇全部按照“2+1”和“8+X”模式,建成了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853”工程基本完成。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始终控制在市上下达的控制指标内。
【精神文明建设】 广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全民读书活动启动仪式暨经典诵读会。结合省市“道德模范评选推荐”和“旬阳县第二届十大孝星评选”,全县涌现出了黄世和等一批道德模范人物。文明创建活动实现突破。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1家,省级文明单位3家,市级文明单位9家,县级文明单位24家。县国税局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围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扎实开展新型农民教育工作,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围绕农民教育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被省文明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在《陕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刊登并在全省推广。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组织举办了“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太极踏春”、“科技文化三下乡启动仪式演出”、“农民艺术节”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指导乡镇、社区及协会开展社火表演、歌咏比赛、乡村自乐班文艺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文化建设】 2011年创作演出了舞台作品60余件,参加省市调演获奖8件,创作发表和展出文学、书美摄作品以及少儿艺术作品12000余件,在中省市获奖100余件,公开出版文学作品专集12部。《蜀河八大件》和《八步景》入选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力组织开展了汉调二黄“五个一”工程,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30%。全年共播发《旬阳新闻》156组1886条,在中央电视台发稿9条,在陕西电视台发稿48条,在省市广播电台全年发稿各为47条、196条,连续八年位居全市十县区之首。组织申报了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馆免费开放接待参观23万人次,全县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综合覆盖人口41.62万人,综合覆盖率为92%。旬阳鸡血石经过与央视联合组织宣传产生了强烈影响。2011年共接待游客114.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3亿元。
【县域重点项目简介】 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线。由旬阳县恒源生化有限公司取得“黄姜水解物处理技术”、“黄姜提取水解物和淀粉生产技术”的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在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线项目。该项目占地近40亩,概算总投资2400万元,建成投产后可达到环保、安全清洁生产,年可生产皂素300吨,淀粉5000吨,木质纤维炭3600吨,黄姜粉条2000吨,年实现产值2亿元,利税5000万元,解决就业250人。
年产5万吨球墨铸件生产线。由陕西亨通铸造有限公司承建,新建厂址在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青泥组团。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成后年可实现工业产值5亿元以上,实现利税6000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500个。其中一期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球墨铸件生产线,年可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以上。
年产30万吨配合饲料生产线。由陕西润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设计年生产30万吨配合饲料项目。由国内最先进的饲料设备生产企业——江苏牧羊集团提供成套技术设备,饲料配方技术与上市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合作,该项目预计一期工程总投入5302.0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2996.35万元,流动资金投入2305.72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新增工业产值54000万元,年平均获利1935万元,上缴税收6100万元,新增120人就业。
【工业强县】 坚持把工业强县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举全县之力加速推进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快速推进,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6.57∶44.63∶38.8调整为14.26∶50.32∶35.42,工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支柱工业强势增长。大地复肥、鑫源矿业、汞锑科技、中科纳米等13家规模以上新型材料工业完成产值22.9亿,占全年计划的109%,同比增长53.12%;旬阳烟厂、健兴魔芋、净源饮料等3家烟草食品完成产值11.49亿,占全年任务的102.66%;文明油脂、科威生化3户生物制品企业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02.85亿元,较上年增长31.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2.95亿元,同比增长52.70%。
【“村村通”工程】 2011年新安装应急广播设备337套(其中:县级应急广播1套,镇级应急广播28套,村级应急广播308套),全面完成全县农村广播(应急)网工程建设任务。稳妥推进农村三级调频广播网建设,新建镇级调频广播网2个(白柳镇、吕河镇),村级调频广播网38个,设置无线调频收扩点149个,安装高音喇叭298只(25瓦),全面恢复大河南广播电视发射台无线信号发射。
【三大水电项目简介】 汉江蜀河水电站是汉江上游梯级开发规划中的第六个梯级电站。坝址位于县境内的汉江上游干流上,地处旬阳县蜀河镇上游约1km处,距县城51km。工程以发电为主,并兼顾航运等。电站布置有6台贯流机组,单机容量46MW(兆瓦),装机容量27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9.53亿度。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732立方米/秒,电站正常蓄水位217.3米,水库总库容1.76亿立方米。工程于2004年11月9日进点开展前期准备工作,2005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12月31日截流,2009年12月29日首台机组发电。2010年底全部六台机组运行发电,并实现215高程蓄水发电。工程由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陕西汉江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汉江旬阳水电站是汉江梯级开发规划中的第5级电站。坝址位于汉江干流旬阳县城上游约2km处,上距安康电站65.5km,工程以发电为主,并兼顾航运。电站控制流域面积424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69立方米/秒。电站装机容量32万千瓦,正常蓄水位241米,总库容3.25亿立方米,调节库容0.4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发电量8.59亿度,电站施工计划总工期为5年。工程由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陕西汉江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旬河大岭水电站位于汉江北岸一级支流旬河下游,该工程为旬河旬阳段梯级电站开发的第三级电站,坝址位于旬阳县甘溪镇大岭台村,距旬阳县城30km。该工程水库为Ⅲ等中型工程,总库容1278万m3,电站正常蓄水位为290.6m,总装机容量1.89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5595万kw.h。大岭电站工程于2006年9月正式动工建设,2009年12月15日下闸蓄水,12月底首台机组发电运营。工程总投资1.6亿元,由安康市水利水电土木建筑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陕西(香港)亿宏投资旬阳水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1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373455人,参合率达98.23%。门诊统筹报销32.26万人次,补偿门诊统筹基金849.29万元。门诊慢性病报销2157人次,补偿门诊慢病基金307.33万元。住院出院报销30428人次,补偿大病统筹基金6160.9万元,平均补偿比例为48%,政策内补偿比例达70%,人均补偿费用2024.75元。其中达2万元封顶线21例,5万元封顶线8例,累计补偿达12万元3人。
【矿业管理】 2011年多次开展矿产资源整顿和规范工作,先后在关子沟、南沙沟铅锌矿区,公馆金矿、汞锑矿区,小河金矿区等重点矿区开展大规模的集中整治4次,出动执法人员35人次,摧毁无证井硐9个,遣散从业人员310人。全年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10起,结案10起,结案率达100%,收缴罚款5.2万元。
【生态环境保护】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命名,全县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城市饮用水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汉江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二级以上天数362天。境内重点工业企业基本实现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污水处理厂建设】 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筹建工作。县政府先后4次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工作,工程于2011年11月下旬正式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完成工程可研、招标实施方案上报工作;征地及报建工作;项目前期附属工程及其他工作。已取得污水处理厂厂区工程招标实施方案批复。
【生态工业园区】 成立了园区管委会服务中心,建立了集行政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建设服务、培训服务、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等八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建成旬阳工业展览馆,接待来访参观超千人次。2011年,入园百万产值以上企业7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5亿元,同比增长68.1%,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4%,其中规模工业产值37.2亿元,同比增长40.4%,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72%。上缴税收7.5亿元,同比增长68%。从业人数5697人,同比增长61%。被省发改委授予“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园区”。
【吕河工业园区】 园区控制性详规和环评报告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完成了园区已征土地内涉及电力、电信、广电网络、移动、联通公司等5个单位的电线、电缆、光缆等旧线路的迁改工作;投资160万元全长3.73公里的园区供水主管网铺设工程已竣工;平定河工业园区段改弯取直及河堤建设工程完成了施工图设计,现已开始动工。
- 上一篇:2010年旬阳年鉴之烤烟产业建设篇[ 12-29 ]
- 下一篇:2012年旬阳年鉴[ 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