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交流> 正文详情

为了党建工作不缺位

作者:曹家兴 王元辉 王芳勇 发布时间:2013-04-10 10:10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开春后,旬阳恒源生化公司腾出60余平方米房间作为支部阵地,还配齐了投影等电教设备,成为全县“两新”组织首批规范化党支部。
    尧柏水泥公司去年产值过10亿元,春节期间总经理曹建顺一直带着职工加班,有人说他像是一名老党员,自己却风趣地说:“不好好表现,怕到今年7月1日不能转正!”
    在净源饮料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曾诗建的办公室,最显眼位置悬挂着省委组织部、省工商联授予的“先进党务工作者”荣誉证书,每时每刻都在无形的激励着、鼓舞着他。和他一样先后受到各级表彰的“两新”组织优秀党员53人、党支部15个。
    作为陕南工业经济大县的旬阳,非公经济占GDP的56.82%。伴随着蓬勃发展的县域工业化进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也同步跟进,在实践中破解了“两新”党组织组建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系列难题。

不让党建工作留盲点

    旬阳生态工业园区是全省首批县域工业示范区,“两新”组织产值占园区70%以上,2012年9月,该县设立生态工业园区党委,统一负责园区企业党建工作。
    园区党委成立后,积极为企业提供招商融资、政策咨询、企业规划等服务,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园区150余家企业党员纳入党委统一管理,落实了党建工作人员。
    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是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旬阳按照“两手抓”的思路,针对“两新”组织类型多、分布广、规模不一、情况复杂等实际,采取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挂靠建等方式,探索形成了县“两新”党工委宏观指导、各镇党委属地管理、部门党委行业管理和县工业园区党委区域管理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快速提高。
    为尽早实现“有‘两新’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覆盖”的目标,旬阳选派了122名机关党员骨干到全县“两新”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开展找党员、亮身份、建组织活动,让“隐形党员”显身,培养优秀分子纳入党组织,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党建工作网络。
    目前,该县有“两新”组织党组织57个,党员298名,党组织覆盖率达48%,实现了每一个规上企业都建立党支部的目标。

“双培一推”凝心聚力

    平安水泥制品有限公司78名员工中有8名党员,2012年9月党支部成立后,有4名党员在卫生评比和机械车辆维修保养竞赛中获得了一二等奖,有2名党员将所负责的部门工作干在了全公司前列,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全员努力,四季度生产任务同比增长60%。公司经理罗治安对支部书记曾明嵬说:“公司没建支部前,我只知道党员比群众强,有了支部才知道支部的作用大,我也要向党组织靠拢!”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旬阳广泛开展了“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一个党员一面旗”和争做“优秀党员”等主题活动,着力培育企业核心文化,使党员作用体现在每个岗位,渗透到每个环节,为企业发展凝心聚力。
    在党员骨干力量培养上,旬阳采取“双培一推”办法,即把企业主和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党员骨干推荐到经营管理层,通过双向流动、交叉任职,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促进“两新”组织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党组织和党员在“两新”组织中获得更多话语权。
    长兴公司把企业生产、发展、文化建设等事项提交党支部讨论,先后有60多条合理化意见被业主采纳,党组织的作用在无形中得以显现。
    目前,旬阳“两新”组织党员中有150多名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主或出资人有20名。

在发展中回报社会

    党组织如何服务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旬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始终如一的追求。
    党员在发展中创佳绩,党组织作用发挥才有底气。在促进“两新”组织发展中,有22名党员获得技术专利10项,70%党员成为技能骨干。
    明文油脂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黄明文,带领一班人潜心研究“油桐良种繁育及加工工艺”,获得“安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两项国家科技专利”,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公司坚持走支部+企业+基地的发展路子,免费为农民提供桐籽种建基地,带动5万多户农民实现增收。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两新”组织履行社会义务的动力更足了、责任心更强了,在实现双赢中提升了对外影响力。
    金力源实业有限公司带头捐资50万元购置道路清扫车1台,发动其他“两新”组织捐资10万元添置垃圾车100辆支持双创工作,企业主动作为、奉献社会离不开党支部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近年来,全县“两新”组织共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1.8万人,安置残疾人210人,为当地修路、架桥、拉电、引水等建设捐资5400余万元,救助贫困学生385名。
 

【责任编辑:徐斯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