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走进旬阳> 旬阳文化> 正文详情

忘不了那逝去的岁月

作者:任登庚 发布时间:2012-11-06 08:23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一部好的书籍,如果作者行文严谨,用老辣笔法,写出了健康的内容,那她就会吸引住众多的读者。如果读者与作者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了解,或者相互之间有深刻的感情,那自然捧起就会不忍释手。卢平先生《风雨新闻路》相对于我来说这二者是兼而有之的,因此也就经常放于案头或床头,一有空就要看上几篇。在我看来,常读这部书,除了有欣赏感以外,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卢平先生几十年奋斗的足迹和他对事业的执着的追求之情,同时也勾起了我与他友情的怀念——那是遥远的戏剧性的人生历程。
    《风雨新闻路》这部书共分五类五十九篇文章,从新闻消息、新闻专题、新闻理论、节目策划、散文小说等方面完整地展现了旬阳新闻事业的发展史和一代新闻干部的奋斗史。当我拜读完了之后,第一印象就是这部书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动人的吸引力和借鉴性。特别感人至深的是灵魂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于人生的价值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广电新闻是卢平先生在新闻战线几十年奋斗的精华之作。这里面从“红军老祖”到现代的村民组长,从县上的农经站管理到个体企业的兴起,从科技兴姜到少先队员的理想,从赞颂发家致富的劳务输出新观念到鞭挞愚昧无知的“借种”行为……这些无疑是向外推介了旬阳改革发展史的正气,使外界人能全面正确地了解旬阳、接触旬阳、建设旬阳。可以说,这些都是发展中旬阳的“功臣文章”。
    如果说,“新闻消息”、“新闻专题”和“节目策划”是卢平先生的课堂作业的话,那么,“散文小说”就能谈得上是他的“私房话”。因为散文和小说是他自强功力、自我完善的练笔。“新闻理论”则是卢平先生在人生不断成熟阶段,对于本职工作形成了比较理性的认识和抽象的思维概念,是更深层次的工作,它不但在现在,而且在将来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我和卢平先生的结识现在回味起来真的具有戏剧性,其原因是我们在相互知名、相互通信近十年才见面认识。那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当我还是农村的年轻农民时,卢平已经是县上广播站的播音员和编辑记者了。当时广播站办有《旬阳广播》刊物,我向刊物投了一篇稿引起了卢平的兴趣,他给我写了信,谈了自己对稿子的看法,还给我寄了一些书。我那时好激动,真的没有想到,他能主动给一个农村娃子写信寄书。当时的组织结构是县、区、公社、大队、生产队,卢平这样一个全县都能听到他声音的人,和一个山区的普通农村青年之间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距离?他屈尊地主动给我写信寄书,这是对我多么大的鼓舞?我把这些都当做自己的荣耀,以后每逢开始广播的时候,我都静静地坐在广播下仔细地听。若遇人多的场合,我会和大家说这播音员是我的朋友,还能向大家介绍播音员的情况,这样就招来了众人一片羡慕的眼光。我也在大家的赞慕声中得到了荣耀,有了自我的满足。也正是由于卢平先生经常给我写信的精神激励,我才不屈从于艰苦环境的束缚,发奋努力,从最基层干起,后来考上了公务员在乡镇当了二十多年的领导。直至一九八八年夏季,我才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与卢平先生见了面。不过,那时我们都快而立之年了。
    在这几十年里,我和卢平先生可谓只是神交,谁也没有说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客气话。他后来当了领导,我们一直还是这样,并没有改变淡然的态度,就是多久不见或者天天碰面,相互之间也只是礼节性地招呼一声。我们之间既没有吹吹捧捧,也没有互相送礼往来,即使连普通熟人之间最起码的聚会也没有过,一直是淡淡的,淡如水。我们是君子之交。
    今天,当我捧起卢平先生的《风雨新闻路》时,那已经逝去的岁月又回到了眼前。我敬佩他一个城里干部至今还有对农村的深厚感情。有一次看到《梦念新坪》这篇散文时,被那深沉的情思所感动,竟忍不住当面去问他:那地方,那人是否真实,书中所描写的人还在不在?这一下惹得他发笑起来……仅此而看,就说明他的这部书的艺术成就感人之深,这其中还包括他的奋斗历程,他的成就,他的收获,他对农民的深情,还有我们之间的友情……
    《风雨新闻路》一书,说到底是一部新闻干部对于本职事业的奉献史。三十多年时间,卢平一直在新闻战线奉献着自己的宝贵的年华,他在这里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无愧于自己的人生。他与旬阳的千千万万儿女一起,为自己的家乡奉献着,把旬阳推向了全国。我能为旬阳有卢平这样的新闻干部而骄傲,也能为分享卢平的成功而幸福,更能为结交卢平这样的知己而自豪!
 

【责任编辑:徐斯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