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旬阳县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民就业创业、盘活农村资源、用活惠农富民政策“四大引擎”驱动农民增收,力促农民增收过千元。
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提高经营性收入。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要求,整合农业、水利、国土等农口项目,集中用于农业园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园区建设。目前,启动城关镇等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赤岩镇等13个现代农业辐射区,同步推进冬青林果观光园、蜀河油桐等特色林果示范园区和铜钱、羊山、吕河等特种水产养殖小区建设;平定河流域、双河庙坪、小河龙王滩3个现代农业核心区完成基础设施等项目资金投入3000余万元。同时,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开发,支持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项目。省级龙头企业达3家、市级4家,新培育养殖龙头企业15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82个,带动农户4.7万户。通过做优烟草、生猪等骨干产业,做强魔芋、蔬菜等后续产业,培育林果、水产等新兴产业,力争实现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350元以上。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工资性收入。推进农民多元化转移就业,支持务工能人返乡创业。首先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和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今年确保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县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工,优先解决当地富余劳力,本地农民工参加城镇公益性建设用工比例占80%以上;按照“一镇一园一企业”的总目标,坚持公司化引领,在现代农业园区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培育过程中,走合作发展的路子,重点发展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靠园区带动和辐射,吸纳农村辅助劳力参与生产;继续整合扶贫、农业、人社等部门培训资源,重点抓好90后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为他们走出去锻炼、返回来创业创造条件,实现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输出人数稳定在10万人左右,就近转移就业1万人,力争劳务收入14亿元以上,增长2亿元,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400元以上。
不断盘活农村资源,提高财产性收入。随着农民进城落户、陕南移民等民生工程的实施,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农民增收。今年重点抓好麻坪、白柳等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把试点核心区及建设项目向农村延伸,利用好农村优势资源,探索适合当地发展,拓宽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全面启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三权”登记颁证工作,为进一步盘活农村资产,推进农村“地、林、房”等资产流转奠定基础;加快制订和出台农村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推进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激发百万亩山林活力,增加林农收益;完善鼓励农民进城优惠政策,促进有条件农民进城入镇定居,为农村资产流转创造条件,今年完成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3万人,农村土地流转稳定10万亩,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100元以上。
用活惠农富民政策,提高补贴性收入。严格贯彻落实中省市相关惠农富民政策,同时研究好政策,用活政策,争取更多地项目惠及“三农”。新农合、农村养老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扶贫连片开发、陕南移民、汉江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按计划实施,扶贫帮困、临时救助等保障措施一一落实,退耕还林、种粮补贴等各种补贴及时发放到户。今年全县直接补贴的惠农资金可达2.7亿,较上年增长1200万元。在落实中,一方面继续完善惠农资金兑付“一折通”制度,确保各项直补足额兑现,另一方面用足用活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政策手段,在推进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县本级财政安排支农专项资金1000万元,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重点支持农村重点项目建设。通过一系优惠政策落实,农民政策补贴性收入实现增长100元以上。
- 上一篇:旬阳县多措并举提升创卫水平[ 03-28 ]
- 下一篇:旬阳强基固本抓双创迎授牌[ 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