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浓缩和弘扬汉水流域几千年文明传承的窗口,这是一个记录和见证陕南人民婚丧嫁娶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这里集中展示和收藏着旬阳从新石器时期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各类传世民俗文物,藏品数量和类型之多令人惊叹!
他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土生土长的旬阳人,家庭的熏陶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对旬阳、对陕南、乃至整个汉水流域产生深厚的情感,三十年来,他以夸父追日的执着坚守着这片家园,让独特的地域文化愈久弥香,为日渐浮躁的都市人营造一个回味悠长的灵魂栖居地。这就是项勃和他的旬阳民俗博物馆。
陕南唯一的民俗博物馆
提起旬阳民俗博物馆,很多人并不熟悉,更多人是同旬阳博物馆混为一体,旬阳民俗博物馆是民间收藏家项勃私人筹办的一个博物馆,现位于老城河街六家巷内。
旬阳民俗博物馆是陕南唯一的一个民俗博物馆。这里收藏着大量木、竹、陶、瓷、铜、铁、石、玉、膏、布、帛、纸等制品,藏品囊括古家具、古陶器、古瓷器、古字画、碑刻、文案、兵器、钱币、老票证、老计量器皿、婚嫁、文化娱乐、宗教祭祀、农耕用品以及“文革”时期的各种文物遗存。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物品,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力的提高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真实记录着旬阳人民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中生生不息可歌可泣的活动踪迹,为挖掘汉水流域悠久民间文化提供了物料史证,对研究和了解陕南奴隶社会末期至民国年间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状况,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价值。
现在馆藏镇馆之宝是一块清光绪四年(1878)的牌匾,此匾是纪念乡贤汪宝珊(名能璋,字宝珊,汉阴县人)荣获朝廷诰封奉政大夫的颂匾。匾纵1.5米,宽3.2米,厚2寸,山梨木质,呈书卷形,左右两边起弧缘,浮雕彩绘八仙人物各四位,上缘中间浮雕彩绘龙凤纹及花果纹,下缘浮雕彩绘花果纹,正文书寸楷大字650多字,阴刻填金,匾面乌漆底子,罩熟桐油。此匾内容健康真实,至今逾一百多年仍流光溢彩,体积之大,为全国罕见。
为收藏历尽艰辛
项勃祖籍河南项城,父亲时曾移居湖北麻城,后定居旬阳。1969年项勃出生于旬阳老城西炮台,出生仅6个月,就随父母一起下放到大河南文峰塔附近的农村落户。在这里,项勃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巴山楚地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让他痴迷,食不果腹的艰苦岁月练就了他坚韧、沉稳的性格。孩童时代,项勃经常看到附近的居民到文峰塔下取砖头回家垒灶台,见多识广的父亲看在眼里,却无力阻拦,他只能痛心地对家人说:“文峰塔是旬阳的古建筑,文峰塔的砖是文物,国家是不允许破坏的,要保护。”幼年的项勃或许还不懂父亲话中的深意,但他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内心深处对文物有了一丝神秘和敬畏。
10年后,项勃随父母回城居住。此后的岁月,项勃同大多数中国人的命运一样,经历了政策搞活、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迫于生计,他先后开过饭馆、摆过地摊、贩菜、屠宰、驾船、卖冰棍、跑出租,只要是正当的行当他都基本尝试过,凭着健壮的体魄的灵活的头脑,家境渐渐有了起色,不光还清了父亲遗留的外债,还供两个弟弟上完了初中。然而1984年的一次偶遇却彻底改变了项勃后来的人生之路。这天,项勃的小饭馆里来了位从湖北襄樊来的客商,在客商的启发下,项勃迷上了古玩收藏。起初只是收藏钱币,后来收藏范围不断扩大,大到古家具、古陶器,小到票证、连环画、簸箩,凡是能见证历史,见证岁月,有收藏意义的东西都在他的收藏之列。
项勃收藏的文物都是民间生活用品或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公明正大的私人物品,对于地下出土的文物,无论多么珍贵,他从不染指,“因为出土文物是国家的”,父亲的话让他知道哪些可为哪些绝对不可为。人一旦痴迷,往往会“忘乎所以”。为收藏,项勃历尽艰辛,三十年间,他走遍了旬阳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在双河流域明清古道沿线,他凭着一双脚板一走就是两三个月,见到好的藏品后就买下然后寄存在当地有名望的老人或干部家里,再雇人送到路边指定地点。有时干粮吃完了,他就到山上摘野果子吃,喝泉水,宿山洞。最尴尬的是不被人理解,有时走到一处生地,人们见他衣着狼狈,形迹可疑,纷纷关门闭户退避三舍。尽管如此,他始终不改对文物的痴迷和前进的脚步,凭着真诚、执着和坚韧,历尽艰辛和磨难,终于成为斩获颇丰的收藏家。
文物绝不能变成商品
多年来,项勃为收藏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也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都不打文物的主意。文化水平不高的项勃,对文物的理解并不复杂,他说,文物是老祖先留下来的,变成商品变卖后可能就再也买不会来了,就失去了文物的意义。2002年的时候,项勃收藏的一件明代的凉榻在安康展出时,被重庆一位客商看中,欲出3万元高价买走,被项勃谢绝。当时是项勃人生最低谷时期,家里困难到无力支付孩子每天2元钱的早点钱,因买不起蔬菜,全家上下用酸菜度过了一个星期。
近年来,随着古玩热和收藏热的持续升温,前来参观、选购文物的人络绎不绝,项勃坚持一条,只出售少量重复的和收藏价值不高的文物,对反映汉水流域风土人情和独特地域文化的文物坚决不出售。2007年的一天,浙江绍兴一位在旬阳开矿的老板开着悍马汽车找到了项勃,他把车钥匙往项勃面前一放,说,我这辆车140万刚买不到一年,现在作价100万给你,另外再给你1000万,你把你的博物馆转让给我。项勃问,文物如何处置?老板说由他自行处理,项勃说,这批文物是旬阳的记忆,它的根在旬阳,离开了旬阳就失去了生命,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旬阳。这个老板不肯罢休,前后缠着项勃达半年之久。
珍贵的藏品,传承着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和艺术精华,展示于民,公诸于世,供人们参观、鉴赏,达到民俗文化、特色文化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之目的才是文物的价值所在。项勃深明大义,轻易不肯出售的他却慷慨地向安康历史博物馆、旬阳博物馆、红军纪念馆无偿捐赠了上百件珍贵文物。2006年旬阳民俗博物馆成立后,物价局批准每人收取5元钱门票,但项勃把收费许可证放在抽屉里从未收取任何费用。2010年4月,安康中学组织500多名中学生集体参观博物馆,当带队老师把一沓装在信封里的钱递给项勃时,项勃坚决拒绝,他说,让学生参观文物,感受陕南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是他办博物馆的目的,他为此感到自豪。
博物馆将迁址新建
打开博物馆内的游客签名册,“旬阳瑰宝、辉映天宇、价值连城、博大精深”,“储宝为民、昭示后人”,“展旷世珍宝、延汉水文脉、收民俗精华、藏民族文化”,“汉水风情大观”等留言抒发着游客的惊叹和感动,凡是参观过民俗博物馆的游客都对博物馆赞叹不已。旬阳民俗博物馆已成为展示旬阳悠久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
为挖掘、整理和弘扬汉水文化,按照《太极城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园林区详规及第四期工程设计方案》,旬阳将在宋家岭观景台附近建设一座高规格的历史民俗博物馆,届时,文物将全部移入其中进行妥善安置,博物馆的功能将更加完善,文物的保护和整理将更加科学,项勃的努力和夙愿将得以了却和满足。
- 上一篇:鄂陕两省八县(区)协作打击跨区域犯罪[ 04-25 ]
- 下一篇:旬阳县“以秋补夏”成效好[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