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家住旬阳县汉江沿线的构元乡林相村四组村民杨毕升忙着在自己的油桐地里整地、锄草。去年他栽植、点播油桐50亩,有20亩油桐零星挂果,收桐籽4000公斤,收入1.5万元,预计他家油桐树在两年后可进 入丰产期,年收入可达4万元左右,10年后,每年纯收入将达到8万元以上。
2009年,旬阳县在汉江沿线确定了“两区一带”发展思路,即在在汉江东段,以油桐为重点,建设百里油桐示范区;汉江西段,以狮头柑为重点,建设百里特色林果示范区;在汉江沿岸荒山荒坡,以侧柏、油桐、黄连木为重点,建设百公里荒山绿化示范带。截止2009年底,该县油桐面积已达到50万亩,桐籽产量为8100吨,由于油桐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工业的兴起,全县共有年产值10万元以上油桐加工企业23家,年实现产值2500万元。仅油桐一项使汉江沿线农民人均增收371元,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
油桐原产我国,其栽培历史悠久,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一系列特殊性能,是最佳干性油之一,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旬阳桐油早在解放前就名扬省内外,1999年旬阳油桐被列入全国名乡大典,同时被命名为油桐名乡。近年来,该县针对全县丰富的油桐资源大力开展桐油开发和油桐点播工作,按照一村一品、适地适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油桐、核桃、狮头柑、蚕桑等四大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工程建设采取国家投资为主,以群众投工投劳为辅,各级财政适当补助,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积极争取扶贫开发、农业、移民、计划、汉江绿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保人工造林、南水北调水源保护等项目,依托项目资金支持,促进产业基地发展。同时深入林权制度改革,坚持谁经营、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加大宣传动员、组织引导工作力度,增强区域内农户投资投劳的积极主动性,促进规划任务全面落实。
“十二五”期间该县将以退耕还林项目为支撑,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坚持改造提效与新发展并重,确保油桐产业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集约效益。在布局上以旬河、蜀河以及汉江沿岸乡镇为主;在区域上要以荒山造林、退耕地补植造林为主;在发展战略上要以各级领导抓点为契机,大力培育优质高效油桐基地。在抚育管护好18.1万亩油桐幼林的基础上,改造提效10万亩老劣桐林,再新建10万亩优质高效油桐幼林。使全县桐林面积达到60万亩,同时使全县盛产期的桐林油桐平均亩产由原来的15公斤提高到100公斤。
- 上一篇:旬阳安排部署城乡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 09-25 ]
- 下一篇:鲍永能深入旬阳调研指导基层党建工作[ 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