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建设】2007年,全县发展1000亩以上的烤烟强村22个,发展养蚕1000张以上的强村1个、500张以上村7个,发展畜牧强村60个,培育和出栏生猪百头以上专业大户1412户。按照“两个70%”的基本要求,15个村被列入全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其中:养猪示范村5个,烤烟示范村7个,蚕桑示范村2个,蔬菜示范村2个,果品示范村1个)。在此基础上结合县域产业发展实际,全县规划建设13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其中:烟草61个、畜牧养殖20个、蚕桑19个、劳务输出15个、旅游开发6个、蔬菜种植4个、乡镇企业5个、工商服务业3个、果品3个。截止2007年底,全县以烟、畜、桑、果、菜为主的产业基地达60多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主导产业。
【烤烟】2007年,全县种植地膜烤烟9.9万亩,户均种植烟叶9.6亩。其中,千亩以上村32个,30—100亩的24户,10亩—30亩的4339户。落实集约化育苗示范点67个,育苗面积11940平方米。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收购烟叶14.76万担,产值6517.5万元,均价4.42元/斤,实现税收1434万元。烟草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水窖6492口,25.75万立方米;建池塘8口,容量达9500立方米;完成管网配套建设11条66.55千米;新建和改建智能化烤房4060座。
【蚕桑】2007年县政府下发了《旬阳县二00七年蚕桑生产考核奖励办法》(旬办发[2007]8号),将蚕桑生产列入县对乡镇经济工作的单项考核,各方筹措资金,投入蚕桑生产。县上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10万元资金投入蚕桑产业建设;县农发办专门安排800万元贴息贷款资金,用于解决全县蚕室和桑园建设资金困难;各乡镇共筹措140余万元资金,补助和扶持蚕农购买桑树“嫁接体”。全县共育苗1600多亩,全年栽桑20448.8亩,养蚕60557张,产茧2032吨。
【黄姜】抢抓黄姜皂素价格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大市场供求行情和产业前景的宣传,引导农民扩翻老姜田,新栽植黄姜2万亩。扩大“安姜3号”黄姜新品种的推广种植规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推广“安姜3号”种植面积1300亩。继续加快黄姜新品种的选育步伐,已完成3个黄姜新品系的品种比较试验。深入开展黄姜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加快黄姜淀粉、纤维素的工业化生产步伐,延伸产业链条。
【畜牧】2007年,全县生猪、山羊、家禽饲养量达到70.11万头、28.7万只、245.31万只,出栏分别为34.57万头、12.8万只、 121.26万只,较2006年分别增长11.5%、6.5%、3.5%。肉类总产量达到3.14万吨,增长11.9%。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8%以上。切实加强生猪能繁体系建设。按照“十一五”末出栏100万头生猪目标,制定了生猪良繁体系建设规划,县财政补贴50万元用于良繁体系建设,发展良繁大户98户,其中新建饲养100头以上良种母猪大户9户,开工建设1个千头种猪良繁场,全县存栏能繁母猪达2.57万头,存栏种猪达1450头。通过示范引导,政府扶持,强力实施“一村一品”,推行“正大模式”圈舍建设,培育了城关、金寨等2个强乡镇及岩湾、郭家湾、弥佗寺、十字岭、大岭台、赵湾社区等6个生猪“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县建成金寨乡郭家湾村、城关镇岩湾村、甘溪镇十字岭村三个养殖小区,全县新发展生猪养殖大户达1565户、建设“种养沼”循环农业经济示范户2000户。
- 上一篇:2007年旬阳年鉴之经济概况篇[ 02-25 ]
- 下一篇:2007年旬阳年鉴之劳务经济篇[ 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