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4.65%;全年新扫除文盲1301名,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78%以上,脱盲人员巩固率为100%。实施了4所普通高中扩建工程,高中阶段全年招生4865名,高中入学率达38.5%。 职中春秋两季招生1715人,创历史最高记录,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100214人次。参加成人高考考生310名,参加高职层次考试考生103人,春秋两季自学考试考生286人次,576科次。县职业中学升格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6年10月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验收,并被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称号。建成省级示范初中1所,建成市级示范初中3所,建成市级示范小学3所。全年启动危改项目学校40个,建设校舍2.88万m2,总投资1663万元。完成了第二轮中小学校布点调整工作,撤并99所小学或教学点。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7万余名学生杂费、2.5万名贫困学生书费,5512名贫困学生住宿得到生活费补助,全县支出“两免一补”资金1850万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实施学校289所,总投资1000万元。2006年中考,全县初中学生600分以上人数达到2931人,占全市近30%,高考达二本线人数818人,再创历史新高。
【卫生】县医院国债项目传染病区建设新改扩建面积1032m2,总投资160万元;竣工24 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工资从2006 年10月1 日起实行全额预算;县直医疗机构人员工资实行差额预算并逐年增加。分配安置陕西省农村卫生人才振兴计划统一招录的26 名专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完成了艾滋病高危人群HIV筛查,全面实行艾滋病宣传项目和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全县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9.35%,单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妇幼保健工作新法接生率97.5%,住院分娩率达到76%,取缔无证行医32 户。办理卫生许可证1110份,医疗机构从业资格审查20 件23 人。组织义诊及巡回医疗11次300余人,义诊咨询4500余人次,免费健康检查5000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36.4万人,参合率为95.2%。全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累计报销门诊3.4万人次,报销家庭帐户22.6万元;住院治疗1.06万人次,报销大病统筹基金1301.1万元,报销比例45.92%,人均补偿1221元。其中单病种1971例,总医疗费用302万元,补偿136.5万元,补偿比例45.15%,非单病种8677例,总医疗费用2531万元,补偿1164.6万元,补偿比例46.02%,比去年增长5.2个百分点。累计补偿达封顶线81户,其中1万元的66户、1.5万元的15 户,为每户参合农民家庭一人进行了健康体检。
【人口和计划生育】全县共出生人口3148人,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5%以上,人口出生率7‰,人口自然增长率0.96‰,出生人口性别比106,“三查”率98.6%以上,落实各类节育措施4804例。优质服务常抓不懈,已婚育龄妇女基本服务率达95%以上,综合避孕率达85%以上。抓计生“三结合”工作,全县当年建立计划生育“三结合”示范村30个,示范户459户。筹集资金123万元,帮助农村计生户发展主导产业,兑现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9.8万元。抓关爱女孩活动,开展了以B超为重点的医疗设备清理备案和性别比专项治理工作,清理29家卫生医疗机构及4家个人诊所,处理2家诊所。抓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全县流出人口办证率达95.5%,流入人口持证率达88%。全面深入开展“三查四清一公示”活动,对319个村(社区)开展了计划生育清理清查工作,清理1981年以来政策外生育28992人,清理手术对象1540人、政策外怀孕114人、流动人口3383人、“三查”服务对象32188人次,清收社会抚养费219.78万元。
【广播电视】全年编发《旬阳新闻》146组、1473条,在安康电视台发稿378条,在陕西电视台发稿48条,实现了安康电视台发稿“三连冠”,创造了省台、市台新闻、《金洲播报》、市台发稿总量四个位居十县区首位。全面推广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使近3000人解决了电视收看难的问题,扩大了广播电视覆盖面。启动多路微波数字电视传输建设工程试点,并获成功。开展广播电视社会管理,坚决打击非法设置播出前端,破坏广播电视设施、非法销售安装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等违法行为,确保全年度广电节目的有效传输覆盖。
【文化旅游】全年开展演出活动120多场次,在全市广场民间文艺调演中《旬阳专场》荣获最佳综合演出奖,新创编的大型歌舞《汉江号子》在全省百县千场农村文艺调演中夺得一等奖。全年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000余件,县以上展演发表500多件,在全国获奖5件,省市获奖30余件;结集出版了《旬阳民歌集》,制作了《旬阳民歌精选》和《汉江号子》光碟,旬阳民歌被申报确定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编制完成了太极城观景区和红军纪念馆园区两个旅游景区修建性详规,通过专家评审论证,同时也被列入省“十一五”重点开发建设旅游精品线路;组织“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接待服务工作,全县接待游客6万人次,综合收入6000多万元。
【科技】大力实施科技兴旬战略,增强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全年拨付科技三项费176万元,争取省市项目资金130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2.2%和18%。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引进、示范推广,全年安排实施6类21个课题研究。成果专利取得新突破,申报成果6项,获省级、市级奖励各2项,申报取得专利5项。注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全县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2户,解决150余人就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900万元,实现利税780万元。
【体育】举办了全县第三届职工运动会,县直和乡镇的66个代表队670人参加了篮球、乒乓球、田径等六个大项的比赛;承办了陕西省暨安康市“达铭湖杯”第五届冬泳比赛,全省各市县的运动员约300余人参加。县龙舟队在第七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龙舟赛上获得团体第一名,夺得5个单项赛中的4项第一。总投资560万元的县城体育场馆建设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了14个村的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配置。
- 上一篇:2006年旬阳年鉴之社会保障篇[ 02-25 ]
- 下一篇:2007年旬阳年鉴之领导班子篇[ 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