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5月19日发表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要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力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年代都发挥着巨大的思想指引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同样起到十分巨大的思想理论指南作用。
结合我县实际,我们正值工业化初始时期,要完成省市要求旬阳率先突破发展目标,冲刺陕西经济十强县目标,这个历史赋予人民的重任如何完成,我们就必须一切从旬阳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创造旬阳一切优势条件,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和方法,找准弄清旬阳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根本规律和主要矛盾,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核心根本,与旬阳县情实际,发展本源,率先突破的核心相结合,从国际、国内、县内、县外、省内省外发展大局着眼,统筹结合,将旬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吸纳和借鉴,探索、研究、总结、反省、扬弃,最后制定出旬阳县在全市率先突破发展之路。
县委、县政府正是基于以上的决策,通过系列的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奋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口号,明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利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人文化进程,着力构建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谐社会、民主政治五大体系,加快现代河源文明建设进程;坚持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的道路,加快缩短城乡差距,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科学发展的能动性,建设陕西强县,冲刺陕西十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建设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政治清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新旬阳。
根据建设现代河源文明和建成陕西强县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显著增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实现较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城乡文化进一步繁荣,城乡居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城乡居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同等机会,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城乡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基本建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突出抓好“六个统筹”。
一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的核心。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立足资源要素的激活,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壮大支柱工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与大城市的紧密联系,以高度一体化的经济运行格局来促进城乡经济的有机融合,进而实现城乡的全面统筹发展。
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做大支柱工业和龙头企业。壮大支柱工业,是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强力支撑。旬阳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把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任务,围绕工业化推进一体化。要以建设陕西重要的材料加工基地和水火并举的能源基地为重点,凝聚全民之力,强力推进“工业200亿”工程建设,着力培育一批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烟草食品、矿产加工、水电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五大工业支柱。做大支柱工业和龙头企业。壮大支柱工业,是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强力支撑。旬阳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把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任务,围绕工业化推进一体化。要以建设陕西重要的材料加工基地和水火并举的能源基地为重点,凝聚全民之力,强力推进“工业200亿”工程建设,着力培育一批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烟草食品、矿产加工、水电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五大工业支柱。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30亿工程,加快推进商贸服务发展,依托大城市大企业增强发展能力。
二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物质条件。根据我县地理空间状况和资源点线分布的特点,以建设和谐人居为目标,把人口相应科学布局在县城、中心镇、重点集镇、中心村和公路及江河两岸沿线。围绕人口布局,通盘规划城乡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建设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打下基础。同时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中华太极城和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管理水平。
三是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是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保障。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目标,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建设生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打造天蓝、山青、水绿的新旬阳。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生态建设保护机制,确保生态安全。
四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是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基本目标。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加快城乡教育事业发展,繁荣发展城乡文化,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五是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加快发展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法制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努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规划,促进城乡发展合理布局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前提。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的理念,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形成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为基础,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功能互补、定位清晰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规划体系,统筹安排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重大社会发展项目,合理布局居住建设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农田保护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和公共基础设施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程度。
县委、县政府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出的以上决策和部署,正是将毛泽东同志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必将指引全县45万人民,凝聚斗志,振奋精神,以“三创”精神,克难奋进,矢志不渝,努力创造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蒸蒸日上,人民富裕安康、社会清明和谐的新旬阳。
我们能够投身于这个伟大的历史创业创造浪潮之中,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贡献自己一点微薄之力,发挥个人的一线力量,在旬阳发展的历史上不留遗憾,而感到无尚地自豪和光荣。
- 上一篇: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全力推动非税工作有效开展[ 04-13 ]
- 下一篇:与时代同行[ 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