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农教之花映“山”红

作者:王菊花 发布时间:2009-09-16 16:32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羊山村,位于旬阳县东北部,构元乡北部,距县城36公里,距乡政府25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326户,1133人,气候高寒,平均海拔1500米,是构元乃至旬阳县平均海拔最高、气候最低的建制村。
近几年,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不断深入,生态旅游业的日益兴盛,该村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农民的求知、求富的欲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教育活动开展以来,该村抢抓机遇,不断在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动脑筋,下功夫,农教工作开出了美丽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在科技培训上做文章


该村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以错季节无公害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在具体工作中,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举办了各种培训班,并邀请县农业、司法等部门专家授课,办班10期以上,参加人数达600多人次,下发学习材料千余份。先后组织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到洋陵等地考察农业项目,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拓宽视野,为农民科技致富引路。并聘请县农业局的专家,有计划性进行蔬菜、沼气、养殖等技术培训30余次,有力激发了农民学习欲望,使农民在受到教育的同时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今年,全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羊山错季节无公害蔬菜1800亩,发展种植户228户,发展“猪-沼-菜”循环农业示范户30户,闹红了当地农业经济的一方天。

在提升素质上下功夫

一方面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载体,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武装农民思想。在通过召开座谈会、成立宣讲团开设田间课堂、家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四大课堂”进行宣讲培训的同时,充分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娱乐和教育功能以及村级村自乐班的寓教寓乐作用,积极组织农民开展自娱自乐活动,用广播、民间小调、山歌调子、劳动号子、跑场花鼓等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好人好事,调解干群关系、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对这支在全县率先组建的村民自乐班不断深入的进行挖掘完善,队伍日益发展壮大,并走出乡村积极参加了市县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且多有获奖,也先后多次为省市县领导莅临检查指导以及调研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硬件材料。农民教育工作开展以来,该村通过不同形式开展宣讲培训近百余次;另一方面精心设计载体,扎实开展了“农民新星”争创活动,使农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做有方向,在全村形成了“人人争做农民新星,户户争创致富家庭”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 2008年全村共评出“十星级文明户”300余户;在全村广大妇女中开展了“双学双比”、“家庭美德”活动,使全村80%以上妇女同志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民风淳朴。同时,大力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开展,充分运用宪法手册、法制课堂、案例现场教育等形式,对农民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农民法律法规意识,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使农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明显的增强。


在教育效果上出亮点


通过不断创新载体对全乡农民进行扎实细致的集中教育,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了,科技意识浓厚了,法律观念增强了,发展劲头更足了,全村呈现出一派聚精会神搞产业,万众一心奔富路的新气象。去年以来,在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巧借土地流转政策,利用高寒山区适宜药材生长的独特自然条件探索形成了"专业协会+基地+农户"流转模式,因地制宜,走集约化、园区化发展路子,有力确保了农业产业提质达效,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56户324亩,羊山村一组17户农户将耕地以入股方式参与农业龙头企业,以每亩60元的价格将连片的200亩耕地转租给县中药材协会用于种植中药材白芨,并一次性签定了3年流转合同,由县中药材协会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农户负责种植管护,代劳费按月核算兑付,白芨出售后的收益,再按股份三七分成。按每年7个月代劳时间估算,仅此每户收入可达11550元,是当地种粮收益的数倍……
如今的羊山村,在农民教育和暖阳光的照耀下,正迈着坚实而稳健的步伐,朝着更殷实的小康生活迈进!

【责任编辑:xy_q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