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旬阳县赵湾镇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拔烟杆,整烟田,准备来年种烟;在桑田刷白、施肥,为养蚕;扩圈舍、抓防疫,发展畜牧产业。据统计,今年该镇烟草收入2338.78万元、蚕桑收入118万元、畜牧收入4100万元,仅此三项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230元,同比净增超千元;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同比净增700元以上,增幅在30%以上。
旬阳县赵湾镇把科学的发展观与实际结合,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因地制宜部署产业发展:中高山以万亩烤烟为龙头形成“黄金叶”带,中低山以万亩桑园为支柱形成“白丝绸”带,旬河沿岸以五万头畜牧为重点形成“小工厂”带,使“三条经济带”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力争三年实现农民收入翻番。镇党委书记张仁斌说:我们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帮助农民增收工作中。
烟草:闪闪发光的“黄金叶”
镇长陈子勇介绍,今年种植的14100亩烤烟实现了八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收购191.56万公斤,产值2338.78万元,利税467.7万元,中上等烟叶比例达到75.5%,每公斤均价12.21元,1296户烟农户均收入18064元,亩均收入1658元,全镇1.5万农民人均仅此收入1508元;农民人均仅烟草单项收入比去年净增883元。27年来,赵湾烟草“种植面积、收购总量、上缴税金”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烟草乡镇“头把交椅”,被誉为“全省烟草第一大镇”。赵湾烟草历经了从弱到强、从强到优的发展历程,成为农民当家产业。
今年种烟17亩,收入5.5万元,黄开芬正考虑是在旬阳县城、还是在西安先给孩子买上一套商品房?1982年,家住桦树梁村六组的黄开芬开始试种烤烟,这也是该县第一批烟农户。当年种植4亩露地烟,收入1400元,一次性在当地信用社存款800元,在当地成为有钱户。凭着对土地的忠诚,双手紧紧抓住勤劳与科技,乘风破浪连续种烟27年,年均收入两三万元。烟草使他全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个女儿先后上大学花费十几万元,建起一座两层小楼房花费8万余元,家用电器一应齐全,家里还有不少存款,个人还被评为“省劳模”,过上了幸福生活。黄开芬风趣地说:“再种12年,到60岁彻底退休!”
像黄开芬这样的烟草大户赵湾就有350户,1296户烟农种植烤烟14100亩,户均超过10亩,千亩以上大村8个。政府引导居住在海拔600——800米的农民以烟草产业为主,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化,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烟草既让农民增收也让地方财税收入大幅增长,近20年间,农民种植烟草收入2.1339亿元,财税收入达到4101万元。据统计,近十年来,烟草产业占居了赵湾四个百分之七十:农民收入、财政收入、信用社存款、社会商品销售额的百分之七十。
蚕桑:紧裹腰身的“白丝绸”
赵湾社区二组村民罗瑞波,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勤劳吃苦,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栽桑养蚕,养蚕年均收入过万元,家里盖起了三层漂亮的小楼房,日子红火殷实,成为全县屈指可数的养蚕致富大户。
九十年代初期,罗瑞波开始试养了半张春蚕,拿着辛勤劳动换来的152元收入,大孩子般的罗瑞波心里甭提多高兴!当蚕桑效益一度陷入低靡时,许多农户将整片的桑园不断砍挖。小罗坚持“逢疲莫丢,高潮见效”的发展思路,坚持每年养2到4张。近几年,社区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他租赁了10亩闲置的土地栽桑。他优选荷叶白、桐桑青优良品种,按照技术要求规范化管理,如今年养20张蚕收入近2万元。他带动本组13户农民年养蚕50余张,带动社区年养蚕增至174 张。
按照102省道及旬河沿线打造绿色产业带的思路,镇上做出中低山万亩桑园形成“白丝绸”产业带的规划后,相继出台了系列奖励扶持政策,定期举办科技培训,组建蚕桑协会,通过二次返利等措施提高农民养蚕积极性。使旬河沿线的中低山13个村栽植桑园8000多亩,年均养蚕在3000张以上,发展蚕桑大村3个、大户35户,年均收入稳定在百万元以上。
畜牧:家家户户的“小工厂”
一楼喂母猪,二楼喂成品猪,三楼喂猪仔。走进邱琪的养殖场,如果猪都在“午睡”,还真找不到猪在何处。听到邱琪说话,3000多平方米砖混结构的标准化圈舍里先后传出了500多只大猪、母猪、猪仔“哼哼唧唧”想要吃食的声音,邱琪说:“这都是按时进食给惯的!”
赵湾镇赵湾社区的居民邱琪,全家3口人,无土地,无固定职业。1996年,西康铁路上马时,便抓住机遇开始养猪,第一年养20头赚了2000多元,后来逐渐把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头。2002年,还自费到汉中、西安、杨凌学习圈舍建设、疫病防治、科学育肥、良种繁育等技术,使出栏周期缩短到4至6个月。他养猪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使其规模也迅速扩大:今年出栏商品猪1500头、仔猪2000多头,纯收入达到60多万元,成为旬阳县有名的“养猪状元”,还被安康市授予“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
邱琪还把所学到的养猪技术和经验免费传授给左邻右舍,并帮助提供饲料。在他的带动下,赵湾社区养猪户已经达到310户,其中50头以上达26户。在畜牧发展中,该镇突出良种繁育体系和正大圈舍建设,重视疫病防治,强化扶持、服务和培训力度,实施大村大户带动、家家户户养殖,使畜牧这一新兴产业迅速壮大起来。全镇已培育百头以上良种繁育大户2户,标准化仔猪交易市场1个,标准化正大圈舍5300平方米,年出栏百头以上大户140户,畜牧重点村8个,生猪饲养量达到5万头、户均超过10头,年出售生猪4万头;与去年相比,出栏数量和销售收入实现翻番目标。
- 上一篇:兰滩乡借助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12-02 ]
- 下一篇:构元乡妇联举办农村沼气技术培训会[ 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