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旬阳召开县委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入研究以工业突破为核心推进旬阳率先突破发展问题,进一步明确“建设陕南强县、冲刺全省十强”的突破目标,明晰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核心的突破重点,全面安排部署下半年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各项突破任务以及凝聚突破合力的各项举措。全体县级领导在主席台就坐,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领导以及部分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县委书记马贇、县长邹俊杰先后发表了重要讲话,县委副书记曾朝阳主持会议。
县委书记马贇发表了题为“以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核心奋力实施旬阳率先突破发展”的讲话。他说实施率先突破、建设陕西强县、冲刺全省十强,我们有强劲的内部张力和巨大的外部推力,务必坚定信心和决心。但同时也要意识到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务必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一是旬阳与目前“陕西十强”的差距较大;二是旬阳在产业发展上将面临严格的生态环境政策制约;三是随着陕南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旬阳的发展优势将逐步弱化;四是国家加速实施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使旬阳的工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上下要咬定发展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奋勇创先的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三大战略,强力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五化”进程,加快实施工业200亿、旬阳工业园区、农业30亿、三镇一体化、一江三河生态建设、交通瓶颈突破、旅游商贸服务业突破、文化创新等八大工程,奋力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民主政治体系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70亿元,到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努力把旬阳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政治清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陕西强县,奋力冲刺全省十强县目标,加快推进现代河源文明建设进程。
马贇指出,要举全县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一要强力实施“工业200亿”工程,壮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引擎”;二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搭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平台;三要实施“农业30亿”工程,建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原料基地;四要实施“三镇一体化”工程,聚合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要素;五要实施“一江三河”生态建设工程,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生态安全保障;六要实施“交通瓶颈突破”工程,着力改善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基础条件;七要实施旅游商贸服务业突破工程,完善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八要实施“文化创新”工程,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智力支持。
马贇强调,要迅速形成全县突破发展的强大合力。一要抓项目促突破,在领导包抓上形成合力,在乡镇、部门帮建上形成合力,在培育大业主上形成合力。二要建机制促突破,完善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大力推行“阳光”选人用人机制,健全纪律约束和教育惩处机制。三要聚民力促突破,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激发其创业突破的活力,切实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突破合力。四要保稳定促突破。
县长邹俊杰发表了题为《因势利导 以超补欠 全力完成年度发展目标任务》的讲话。他在讲话中说,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率先突破发展的总体要求,团结一致,克难奋进,克服了矿山资源整合、矿产品市场低迷、地震及局部特大暴雨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工业生产、产业建设、项目建设、财税工作、民生八大工程实现了新的突破。元至6月,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亿元,增长13.2%。
针对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邹俊杰说,下半年全县经济工作既要体现“跳起来摘桃子”的拼搏精神,又要体现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总体要求是:因势利导,以超补欠,确保实现全县年度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一是以企业满负荷生产和工业项目建设超速推进为重点,全力促进工业增产提效,力争下半年完成工业产值30亿元以上。二是以扎实推进农村主导产业建设和实施以秋补夏为重点,力促农业提质增效,力争下半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三是以加速项目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力争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以上。四是以“双创”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三产服务业,力争下半年实现三产增加值13亿元以上。五是以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为重点,强力推进财政增收节支,力争下半年完成财税收入3.5亿元以上。
今年是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的第一年。邹俊杰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以落实配套资金为重点,以落实责任为关键,务必完成年度计划任务,以工作实绩赢得上级部门今后对我县更大的支持,以工程实效让全县城乡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一要把创建教育强县、提高公民素质作为民生工程的当前第一任务。二要把实施安居工程、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民生建设的最基本工作。三要把开展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作为民生建设的重大举措。四要把抓好保障工程作为民生建设的治本之策。邹俊杰还就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要从确保大局稳定着手,进一步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二要从加强安全监管着手,进一步营造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三要从严格依法行政着手,进一步营造规范文明的法治环境。四要从严格绩效管理着手,进一步营造配套高效的服务环境。
- 上一篇:中华太极城保护和开发项目签约[ 07-11 ]
- 下一篇:李佩成院士“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报告会在旬举行[ 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