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创出和谐新天地,三创精神兴赵湾

作者:向飞|刘呈华 发布时间:2008-05-12 08:3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春夏之交,走进秦巴腹地的赵湾镇,但见大片的烟田已翻新起垄,整齐划一,条条建成的通村水泥路如白色的丝带缠绕山间,在建的通村路工地上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成林的桑园在春光的照耀下争相吐绿,集镇院落干净明亮,一派新气象,镇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一道,迈着匆匆的脚步,走向田间地头。繁忙的景象与盎然春意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画卷,农民富了,人更精神了……一切都变得富有激情、富有活力!这一切昭示着赵湾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正在实现新的跨越。
嬗变的背后,源于广大干群的思想大解放,源于“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商贸活镇、文化兴镇”发展战略的实施,源于创业、创新、创先的“三创”精神激活了发展的内在动力。
创业奠基
2007年,一场大讨论在赵湾延续了整整一年,“弘扬三创精神,我为赵湾突破发展做什么”就是这场讨论活动的主题。“三创”精神犹如一针强心剂,为赵湾的创业者们提供了无限的精神动力,大讨论逐渐转化成大落实。
30多岁的王长沟村村主任王义程在讨论活动中受到深深启发,他感慨的说“当干部不仅意味着名气,更多意味着责任和奉献,带头创业是我们带领村民致富的第一责任”。“三创”精神拓宽了他的发展思路,利用有石料场的优势,他承包了全镇最长的一条通村水泥路,吸引本村50名剩余劳动力在自己的工地打工,同时又积极争取了本村的生态移民搬迁项目,改善农民的生存条件。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村民奋起自主创业。社区居民邱旗从1996年开始养猪,期间遭受了许多挫折,但他不气馁,仍然多方学习技术,不断壮大自己的养殖规模,建起了3层标准化的畜牧养殖圈舍,建成了北区子猪繁育基地,畜牧销售网点,畜牧养殖户的培训基地,把各种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广大农民,迅速带动这一产业在赵湾蓬勃发展。如今,邱旗年养殖生猪1500头,纯利润达到50万元,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奖励,艰苦创业的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交流。正如邱旗本人说:“现在党的政策太好了,发展畜牧业大有可为”,像他们这样的创业能人全镇有20位。领导干部淡化了官本意识,创业的激情高涨,围绕全镇的重点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创新机制,凝聚内力,吸引外力;干部结合岗位,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抓住关键环节、重点工作和难点工作,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落实,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完成,一个难点一个难点解决。不管是天晴和下雨,不管是周末还是平常,在项目的工地、在产业的各环节,在田间地头,在特困户家中都留下干部艰苦创业的身影,都有全民创业的汗水。领导带头创业、干部岗位创业、全民奋起自主创业成为社会的主流。
在讨论思考中,该镇领导班子意识到,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发展的大突破,没有好项目,就没有农村的大变化。基于这样的认识,该镇党委政府年初的第一场动员会就是项目攻坚,月份工作计划安排的第一道课题都是争项目、跑项目,主要领导轮番出击,各路人马坚持工作快节奏,办事高效益,倒排序时,倒逼推进,一举打响了通村水泥路项目开工建设的第一炮。所有的汗水与疲劳,都随着项目的开工建设转化为成功的喜悦。 在项目的实施中坚持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个考核办法,实行月检查、季通报,严格奖惩兑现。正确的思路激活了机制,爆发了动力,掀起了新一轮项目攻坚的推进大潮,2007年完成通村水泥路硬化24.5公里,又及早规划2008年新路,赶在县上下达任务前全面展开打底子工程;新修水窖650口、沼气325口,争取旧炉改造1000座,占全县指标的一半;投资38万元完成集镇供水四期改造工程;投资17万元完成了高家坡、白杨坪2处标准化村级党员活动室建设;完成了桦树梁扶贫搬迁工程,王长沟、帽顶、高家坡三个生态移民搬迁项目正在实施,农村的生存环境得到彻底的改善。通过项目建设的支撑,缓解了因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大灾之年,农村市场活跃。
创新鼓劲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创新的过程中,领导班子的垂范作用至关重要。主要领导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立足镇情,适时提出了“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商贸活镇、文化兴镇”发展战略和“强烟、壮畜、兴林果,建家、扩镇、抓科教”的工作思路。党委书记张仁斌多次要求要在全镇形成一种创业、创新、创先的氛围,建立一种干事、谋事、成事的良性循环,要求干部干一行、知一行、爱一行,深刻理解所从事工作。要把任务和措施细化、具体化,分解落实到月、到周,到天,创新工作方法,勇于换脑,敢于在实践中创新,在落实中出新。他清醒的认识到,创新必须在抓班子带队伍上下大功夫。
创新从班子分工开始,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采取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分工,打破论资排辈,根据每位领导的经历、特长,合理分工,能者多劳。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重大事项的决策,严格按程序办,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班子成员必须在集体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坚持每月一次学习,机关干部每周五下午一次学习机制,制定严格的学习考核考勤制度,广大干部的宗旨意识、奉献意识、公仆意识进一步增强。
“五争当、五带头”(带头发展生产、争当小康建设的领路人;带头学用科技、争当农民致富的贴心人;带头移风易俗、争当文明新风的倡导人;带头整治村容、争当优美环境得守护人;带头参政议政、争当村务管理的热心人)活动的开展,把“三创”型领导班子建设推向了高潮。按照村情配备了包村干部,整顿了村两委班子,使一批敢做敢为、年轻有为的人担任了“村官”; 采取对各级干部勤绩反考的方法,不比成绩找问题,不比优点找差距,按照“平时和定期,定性与定量,领导和群众,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原则对干部进行督查考核,得分情况与提拔使用,评优评模,奖金收入挂钩。建立了以产业合作组织为主体,领导联系村、单位包村的双重责任体系,实行板块运作,理顺和加强机构改革后镇机关、各单位、各村的灵活运行模式,推进各项工作。夯实目标责任制,健全和完善镇对村、单位的考核办法,层层签定责任状,强化目标管理,将主要指标分解到村、到单位、到人头,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压力,建立完善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及目标考评机制,重大事项专项督促检查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实行单位与单位、村与村互相评议的双向考评机制,并严格奖惩兑现,充分调动各级抓产业促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村级干部述职评议和“三议一公示”制度的推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赵湾镇的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轰动。2007年年底,该镇组成七个工作组,由科级领导带队,深入各村开展村级干部述职评议活动,村官的好坏由党员、群众代表、人大代表评议,群众的参与热情空前,对干部产生的震撼力前所未有。桦树梁村支部书记程良军感慨的说“群众只认理,做好了跑不了,做坏了推不掉”。“三议一公示”即:村上重大事项由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群众大会或村民自治大会决议,决议结果公示。这一制度的推出,大大推进了村级民主程度,限制了少数村干部滥用权力,使群众的监督权充分发挥。高家坡村民黄以智激动的说“这下好了,村干部干好事我们支持,村干部乱干事我们就否决他”。
创先突破
农业是赵湾镇的“生命线”,保持在农业生产上的领先,是该镇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创先是领先最有效的保障,创先就是要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做文章,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是唯一的现实选择。该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按照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用现代科技嫁接农业,靠拳头产业带动壮大规模,以绿色品牌促产业升级。围绕“强烟、壮畜、兴林果,建家、扩镇、抓科教”工作重点,主攻烤烟、蚕桑、畜牧三大产业,利用优势,奋勇创先。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强村大户战略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形成村村有主导,户户有主业,攻有方向,抓有目标。在该镇15个农业村,万亩地膜烤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千名劳务输出,使农户家家有存款;优质蚕茧、正大圈舍养猪全省有名,成为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15个农业村,形成3大块状产业区,3条特色产业链。
  产业要发展,升级是关键,怎么抓升级,科技是保证。该镇党委、政府首先在全镇组建烟草、蚕桑、畜牧等3个产业协会,成立经济服务工作队,在产业的生产各环节,邀请专家现场讲解生产技术,利用现场会,观摩会、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传授技术,做到产前入户授技术,产中田头做示范,产后流通显身手,做到服务一条龙,既帮农民换脑子,又帮农民挣票子。
积极培植大户,加快典型辐射,是赵湾镇促进农民增收又一特色做法。按照强村大户的发展战略,积极培育产业大村、大户,发展烤烟15000亩,1000亩以上的大村达10个,15亩以上的大户450户,像桦树梁黄开芬年栽30亩烤烟的大户全镇有35户,社区邱旗年养猪1500头的大户全镇3户,100头以上的畜牧大户150户,年养蚕20张的大户全镇10户,三大产业实现总产值3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00元,全镇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8元,净增240元。产业大户迅速带动周边农户的兴产业热潮,拉长了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典型大户和村居农户四位互补的特色产业链,特色化、多元化、区域化,生态化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掀起了产业富民的涌动大潮。
“三创”精神在这里开花,在这里结果,创造出了一片新天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镇容镇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赵湾人民珍惜成绩,更看重未来,他们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更加朝气蓬勃的风貌,更加骄健的步伐迎接新挑战,谱写新篇章,一个科学发展、活力四射、魅力无穷的新赵湾正在秦巴山中冉冉升起。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