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权威媒体传出爆炸性新闻:洋县妇幼保健院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当成“唐僧肉”,大肆弄虚作假,将套取的资金装入个人腰包。洋县警示发出了强烈信号:保障农民看病的“救命钱”,还需要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旬阳县作为2005年被全省确定的8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之一,坚持预防为主,防微杜渐,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体制,有效纠正了农村合作医疗不正之风,提高了新型合作医疗水平,促进了全县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新问题困扰好政策
旬阳县棕溪镇隆家河村农民卢纪成,今年大病一场在医院花费19018.02元,新型合作医疗给他报销了10000元。同卢纪成一样,仅今年元至7月份全县就有51名农民患者补偿资金达万元以上。农民看病,政府买单,让不少手术患者康复后敲锣打鼓送锦旗,打心眼儿里感谢党的惠民好政策。
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2006年,旬阳95.2%的农业人口参加了合作医疗,当年筹集合作医疗基金1704.8万元,参合农民累计住院10648人次,总医疗费用2833.3万元,补偿大病统筹基金1301.7万元,补偿比例为45.9%,人均补偿费用1222元。2007年,全县参合率提高到96.1%。
然而,一封群众举报信,却敲响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警钟。2005年12月,段家河镇高鼻梁村农民屈印扣因烧伤住院治疗,合作医疗报销补偿5262元;2006年4月,她冒名顶替弥陀寺村农民袁治秀,再次住院报销补偿5741元,属转借合作医疗证违规住院、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严重违纪行为。
事件虽然得到了严肃处理,但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采访期间,有乡镇合疗办主任介绍说:“部分农民对合疗认识不够,有的认为没患病钱白交了,有的认为自己交钱却用于别人看病,有的只要大小有点病就找医院报销,特别是贫困农民不愿参加合作医疗的现象居多。”
旬阳纠风办的调查也充分显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质量水平较差,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对大病束手无策,医患矛盾十分突出;医药市场价格虚高,小病大治、开大处方、重复检查、乱设检查项目、挂床住院、弄虚作假等现象时而有之,农民的实惠被不断上升的医疗费用抵销了。”
出现的新问题,困扰着好政策,引起了旬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好的政策如果没有强有力地监管,势必导致政府、医院和患者都不满。2006年,旬阳虽然对11个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通报批评,取消了两个合作医疗定点机构资格,扣拨不符合报销规定资金16万元,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合疗戴上了“紧箍咒”
怎样确保“保命钱”不折不扣用于农民看病?旬阳把合疗监管列入今年纪检、监察、纠风的重要任务,确定在县合疗办、甘溪镇、赵湾镇、段家河镇建立监管体制示范点,再通过抓点、督促、检查、通报等有效办法,以健全10项制度为内容的监管体制在全县迅速建立, 合疗戴上了“紧箍咒”。
健全合疗政策明白卡制度。旬阳纠风办和卫生局联合编印明白卡,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对象及筹资标准、大病统筹基金补偿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标准、合作医疗报销补偿程序、大病统筹基金不报销范围、合作医疗监督举报电话印制成卡片,广泛发放,深入宣传,做到成人皆知。
健全合疗政策一面墙制度。旬阳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管理办法、住院单病种定额包干补助标准、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农民住院须知和报销补助程序、农民住院患者及补偿费用、药品和医疗价格等合作医疗政策规定和医务信息,统一公示上墙,阳光作业,使农民群众便于查看了解。
健全合作医疗服务承诺制。旬阳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就做好合作医疗服务工作进行承诺,承诺内容公示上墙。医疗服务机构负责人和各科室根据各自承担的合疗工作任务做好服务承诺,承诺内容在各办公室公示上墙。医务人员结合各自岗位自拟一条合作医疗服务的理念性承诺,通过岗位责任栏公开。
健全合作医疗服务责任制。旬阳对种种有意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除追回患者经济损失外取消主治医生当年晋升资格,不及时按规定转院造成患者无效治疗费用和因延误治疗出现医疗事故的由决策当事人负担赔偿费用,因病历等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给群众造成经济损失的由主治医生承担经济责任。
健全合作医疗信息反馈制。旬阳定点医疗机构每月通过书面形式向乡镇政府、村委会反馈一次参合农民住院报销补偿情况等有关信息,做到费用报销公开、透明。每季度组织一次合作医疗受益农民满意度回访调查,每年创造性地开展一次富有特色的合疗信息集中反馈宣传活动,扩大信息覆盖面。
健全合疗监管责任追究制。旬阳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力度,从严规范进药渠道,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公平、价廉的医疗服务。制定医务人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措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预防弄虚作假,套取合疗基金,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监管不力的,追究责任。
健全合疗工作岗位责任制。乡镇成立监管领导小组,履行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职责。乡镇合疗办做到有房子、有人员、有电脑、有制度、有经费,有记录、有档案。领导小组和合疗办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每年严格考核奖惩。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监管不力、出现问题的,追究责任。
健全合疗工作公开公示制度。旬阳把合疗工作各项制度在合疗办公室统一上墙公开,接受监督。乡镇政务公开栏、村委会村务公开栏有合疗基金收支、农民个人报销等情况公示,每月定期更新。乡镇政府每年向乡镇和村组干部公布一次合疗工作运作情况,广泛进行宣传,同时接受社会监督。
健全合疗工作检查评议制度。旬阳定期组织对合疗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促进合疗工作规范运行。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和参合农民代表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评议。与此同时,通过明察暗访、问卷调查、现场质询和限期整改等方式,发现和解决合疗工作中的问题。
健全合疗工作监督管理制度。乡镇政府突出重点环节,建立和完善合作医疗工作监督管理制度,印发合疗工作人员人手一份。同时,明确县卫生局、合疗办、监察局、纠风办、财政局、审计局、药监局、物价局、人劳局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形成管理到位、监督有力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体制。
旬阳靠管用制度来创新监管体制,有效预防了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新问题的产生。采访期间,有乡镇卫生院长告诉我们说:“没有制度,就没有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制度的制定不是装点门面,而是用来规范行为,充分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对农民利益是保护,对干部和职工同样是保护。”
新体制激发新活力
惠民好政策,农民得实惠。建立合作医疗监管体制,阳光作业,明白就医,简化了手续,方便了患者,减少了医患矛盾,现在群众改变了“住院就上县”的就医观念,小伤小病在村卫生室看,常见病、多发病在乡镇卫生院就医,大病和疑难重症在县境和县外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看病不再难。
今年前7个月,旬阳参合农民住院6047人次,大病报销771万元,人均报销1275元。应住院而没住院的现象明显减少,2006年住院患者比上年增加2442人,增长率为30%;住院患者医药费用显著降低,人均住院费用2660元,较2005年降低8%,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
看好了病患,救活了医院。建立合作医疗监管体制,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要求病历书写、费用报销、药品价格等必须符合政策,否则不予报销,并实行报销“直通车”,规范了医生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了医疗技术的,改善了医院条件,激发了医务人员活力,促进卫生事业大发展。
旬阳28个乡镇定点医院和县城6家医院,年收入与没实行合作医疗政策之前相比增长了60%以上的营业额。甘溪镇卫生院2005年营业额达到50万元,2006年达到70万元,预计今年底可达90万元。全县还争取国债资金70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建设,28个乡镇卫生院基本改造面貌一新。
满意度增加,社会更和谐。建立合作医疗监管体制,政策清楚了,药价下降了,环境改善了,服务好多了,看病不难不贵了,绝大多数农民对农村合作医疗满意,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明显提高,受益群众纷纷采取打电话、写感谢信、送锦旗等方式表达对党的惠民政策的拥护和感激之情。
就在今年9月13日,旬阳仁河口乡水泉坪村农民自乐班的吹拉弹唱吸引来了不少观众。锣鼓声声,歌子悠扬,农民艺术爱好者出口成章:“医疗事业真不错,不再因病受折磨;合作医疗就是好,咱们看病不难了……”阵阵热烈掌声,充分表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旬阳已深入人心。
- 上一篇:决战70天旬阳交通违章处理千人[ 09-25 ]
- 下一篇: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旬阳代表团载誉归来[ 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