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居在小河镇坪槐村四组杨世平全家人享受着城里人的生活:四间两层240平方米的小洋楼前门对着102省道,后门出去是一块菜园和乾佑河,父母亲可以在家看电视、也可以与小集镇的老人拉拉家常话,妻子当起了商店的老板娘,儿子在隔壁的学校上学,自己则随时用手机联系外面的一些农副产品市场行情,北上镇安县城仅需半小时,南下旬阳县城也只需要一小时多,3亩多地退耕还林解决了吃饭问题,商店年收入七、八千上万元,小日子幸福美满。今年3月份以前,杨世平全家的日子可没有现在好过:原来祖居在坪槐村六组的高山上,距离公路4公里,遇上干旱就得到2公里外的沟里用塑料桶背水吃,种几亩薄地勉强糊口,用当地人的话说:交通基本靠走,喊人基本靠喉,治安基本靠狗,娱乐基本靠酒。提起往事,28岁的杨世平直摇头:“要不是享受国家人均补助4300块钱的扶贫搬迁政策,我恐怕一辈子也拔不掉这穷根!”在旬阳县,像杨世平这样通过享受国家以工代赈扶贫搬迁政策而改变生存环境的有383户1395人。
旬阳县地处秦巴山区汉江两岸,属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为了保护生态、涵养水源,2004年,该县经过争取被列入国家以工代赈生态移民试点县。通过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方式,实施田、水、路、电、校、沼统筹考虑,基本做到了有土安置,确保了搬迁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使其迁出后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善。截至目前,国补以工代赈资金55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00多万元,使小河、棕溪等7个乡镇383户建房5万平方米,310户已搬入新居;新修公路4公里、改造42公里,架桥一座;铺设人饮管道21.9千米,修水塔9座350立方米;恢复农田40亩,修改河堤370米;改建农电线路1.5杆公里,新增变压器一台;新建村级小学3所、改建7所;建敬老院一座;修建沼气9口;群众还在有组织地开展各项建设、生产。
小河镇坪槐村移民安置点
旬阳县地处秦巴山区汉江两岸,属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为了保护生态、涵养水源,2004年,该县经过争取被列入国家以工代赈生态移民试点县。通过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方式,实施田、水、路、电、校、沼统筹考虑,基本做到了有土安置,确保了搬迁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使其迁出后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善。截至目前,国补以工代赈资金55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00多万元,使小河、棕溪等7个乡镇383户建房5万平方米,310户已搬入新居;新修公路4公里、改造42公里,架桥一座;铺设人饮管道21.9千米,修水塔9座350立方米;恢复农田40亩,修改河堤370米;改建农电线路1.5杆公里,新增变压器一台;新建村级小学3所、改建7所;建敬老院一座;修建沼气9口;群众还在有组织地开展各项建设、生产。
小河镇坪槐村移民安置点
【责任编辑:屈孝旭】
- 上一篇:开栏语[ 09-29 ]
- 下一篇:县防汛指挥部发出3号命令[ 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