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天降
初冬的山村,格外沉寂。清澈的小溪衬托出满山的肃穆,偶尔的犬吠和鸡鸣打破了山村的平静和祥和。就在这平静的小山村,却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悲剧……
2004年11月16目下午,像往常一样,位于旬阳县神河镇金河口村的村民叶某在等待着上晚自习回家的儿子。都已经19时了,还不见儿了的踪影,全家人万分着急,妻子便让丈夫叶某拿着手电筒沿上学的路途去接儿子。一路上叶某还思索着儿子是否还在学校,不知不觉已走到金河口稻田的田埂。突然间借手电筒的灯光发现蜷缩在田埂内的一团黑影,心悸之余的叶某便镇定下来前去看个究竟,他发现是一个十余岁的男孩爬在地上,问话也不吭声。他小心扶起男孩的身体一看,见满身血迹。再仔细一瞅,叶某浑身颤栗,几乎晕倒,蜷缩在地上的血人竟是自己心爱的儿子小明,他来不及细想,慌忙抱起孩子送往当地医院抢救,可主治医生告诉他,孩子已停止呼吸一个多小时了..叶某全身的血液凝固了,像个木头一样呆了半响……围观群众急忙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初露端倪
当日20时许,旬阳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神河派出所转警称:金河口村叶某之子小明(10岁)被人杀死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请求立即查处。接警后,旬阳县公安局成立了侦破“11·16”案件专案组,侦技民警连夜赶赴金河口,全力侦破此案。
经过现场勘察,专案组为犯罪嫌疑人画像:一是犯罪嫌疑人熟悉死者生活规律;二是因矛盾诱发报复杀人;三是心狠手辣,令人发指,置受害人于死地而后快。根据画像,专案组兵分两路紧紧围绕嫌疑人与叶某的矛盾展开走访排查。次日,专案组通过走访,与叶某有矛盾的人都不具备作案时间而一一查否。而小明在校表现良好,与他人也没有矛盾,至此,案件侦破陷入了僵局。但专案组没有放弃任何蛛丝马迹,继续展开外围调查。11月18日,据群众反映:该村村民黄德社在案发前一段时间行动诡秘,曾多次在小明就读的学校附近出现,他的子女均未在该校读书,而案发后,黄德社又下落不明,且黄与叶家曾因地畔有过矛盾,该黄疑点逐步上升。这一情况引起了刑警大队长陈杰的重视,经进一步侦查,发现了黄德社留在家中的所谓的“报复计划”,并在“计划”中扬言第一个要报复的就是本文中死者的父亲叶某。
灵魂扭曲
是什么原因使黄德社对一个无辜的孩子下此毒手呢? 还得从13年前说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黄德社也不例外,作为叶某邻居,他的承包地和叶某的地畔紧紧相连。1992年农历9月秋播时,该黄因土地界畔同叶某发生过矛盾。黄妻认为丈夫懦弱无能,之后夫妻二人常因此发生口角,黄妻一气之下撇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离家出走,至今未归。黄德社又长年患病,且病情日益加重,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久而久之,黄德社将一切归咎于叶家,以为是叶家导致他妻离子散,心里逐渐加深了仇恨,伺机图谋报复。他因身体有病,认为报复叶某无望,便将报复的目标转移到叶某儿子小明的身上,形成了“父债子还”这种极度扭曲的心态。他发誓要报欺辱之仇。若再不杀死小明,自己恐怕再没有机会了,于是决定铤而走险。2004年六七月份,黄德社自制了一把单刃匕首,多次窜至小明上学途中,意在伺机将其杀死,几次均因同行的学生较多而放弃。2004年1 1月16日,黄德社专门买了一支圆珠笔,再次携匕首潜到小明放学必经之路等候。l 8时30分许,黄见有学生下晚自习放学回家,边借“谁掉了圆珠笔”为由上前搭讪,弄清小明身份后,有采取各种手段拖延小明回家时间。见其他同学都已走远,黄德社一把抓住小明胳膊,抽出携带的匕首,朝其胸部连刺三刀后仓皇逃离现场。,
张网以待
犯罪嫌疑人浮出水而后,主管刑侦副局长孙全喜果断作出指示:全力以赴抓捕黄德社。刑警大队一面向友邻县市区发出紧急协查通报,一面由大队长陈杰、副大队长吕昌平率民警远赴新疆乌鲁木齐市、富蕴县、甘肃兰州市、西安等可能藏匿处所守候。经过专案组一个多月的奔波,始终没有发现黄德社的踪迹,便对其实施网上通缉。,
今年5月26日,专案组获悉黄德社可能窜至甘肃兰州的信息后,一面组织干警前往兰州守候追捕,一面及时与兰州铁路公安处取得联系。在兰州铁路公安处火车站派出所的大力协助下将潜逃半年之久的黄德社抓捕归案。
(注:文中主人公小明系化名)
- 上一篇:旬阳县开展集中打击整治盗抢机动车无牌无证假牌假证专项行动[ 08-09 ]
- 下一篇:旬阳以科学发展观绘制“十一五”蓝图[ 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