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走进旬阳> 大事摘要> 正文详情

旬阳县清朝顺治十年至嘉庆二十二年大事记

作者:xyadmin 发布时间:2004-12-23 14:31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顺治十年(1653)
  知县李衷灿并里甲,将县属十一里,归并为洵阳、洵河、蜀河、安乐四里。
  康熙元年(1662)
  在七里关设守备一员,把总二员,配守兵二百一十五名,以防堵李自成余部李来亨、郝摇旗所率抗清义军。
  康熙十四年(1675)
  清兴安游击王可成叛清归附吴三桂,兴安州及属县为吴军占领。
  康熙十八年(1679)
  十月,清抚远大将军图海率部将偏图攻取兴安,偏图在洵阳县两河关连破吴军七营,收复兴安州,并进而取汉阴、石泉。
  康熙十九年(1680)
  四川发生战事,清政府用兵,洵阳县奉令采买军粮。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兴安州所辖六县奉令负担转运镇安军粮至阳平关费用。洵阳知县沈天祥以州属六县地瘠民贫,请求免除转运徭役及采买赔累,得准。
  康熙四十二年(1703)
  知县李宏勋续修《洵阳县志》。
  雍正十三年(1735)
  知县叶时补辑《
  乾隆十六年(1751)
  建敷文书院。
  乾隆三十七年(1772)
  二月,修筑县城东关防洪堤,乾隆三十九年(1774)九月竣工。
  乾隆四十七年(1782)
  兴安州升为兴安府,洵阳县属之。
  县北仙姑碥栈道经两年开凿竣工。
  乾隆四十八年(1783)
  知县邓梦琴、董诏纂修《洵阳县志》。
  乾隆五十八年(1793)
  湖广、河南、江西、安徽等省自然灾害频繁,乾隆三十七、八年后,大量穷民涌入灾象较轻的秦巴山区认地开荒,县内人口骤增,至是年底,已有67680人。
  嘉庆二年(1797)
  襄阳白莲教起义军首领王聪儿、姚之富率部突破清军封锁,经白河、洵阳西进。
  嘉庆三年(1798)
  白莲教义军与清军在镇安、山阳、洵阳一带激战。
  嘉庆四年(1799)
  四月,清军千总黄富国与白莲教义军高二、马五部战于洵阳鹰嘴山。
  嘉庆五年(1800)
  四月,清经略大臣额勒登保与白莲教义军刘允恭部战于,刘允恭牺牲。
  润四月,白莲教义军张汉潮部与清军战于大小棕溪,义军失利。
  嘉庆六年(1801)
  一月,白莲教义军高二部字洵阳北渡汉江,转入商洛山区。
  二月,严如煜任洵阳县知县,针对白莲教义军流动作战的弱点,厉行“坚壁清野”择险要之地筑寨堡,组织乡勇且耕且守且战,给义军作战造成困难。
  四月,严如煜在县南裕兴寨俘白莲教义军首领陈朝觐。
  五月,白莲教起义军“达州青号”首领徐天德部由洵阳夺船南渡汉江,截击,义军翻船7只,200余人牺牲。
  五月,修筑蜀河石堡,数月告竣。
  六月,严如煜率乡勇与提督杨遇春夹击义军张天伦等七部一万余人于县西青山寨,义军损失惨重。混被白莲教义军一部在蜀河口与清军鏖战,义军两千余人牺牲,首领王祥,方孝德阵亡。
  嘉庆二十二年(1817)
  移七里关守备驻洵阳县城,为洵阳营。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