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目前,旬阳县劳务输出产业已初成规模,外出务工人员达7.8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8400多人次。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及县域经济增长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劳务人员在外务工大多是“吃体力”、“吃青春”,干得大都是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差的体力活儿;真正有一技之长的外出务工人员不多,摸惯了锄头的农民身无一技之长,往往乘兴进城,失望而归。针对这种现状,该县人劳局会同县农业局、县教育局、县农发办、县总工会、县妇联会等部门,充分利用现有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技能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
培训工作组织体系健全。一是县上成立了阳光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直10多个部门的分管领导担任成员,主抓劳务培训工作;二是经县阳光工程办公室考察审定并经上级阳光工程办公室认定了县农广校、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县农机培训学校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县农技中心因地制宜,投资16余万元在旬阳北站建成规模较大、设施基本齐全的劳务培训中心,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及县农机培训学校依托自身多年办学优势,分别投资近20万元,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改造,并添置了新的教学设施,为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训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劳动技能培训以促进就业与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中青年和回乡学生为骨干,经过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加大向大中城市和沿海工业区的就业转移力度,同时,加强致富创业能力的培训,促进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上级阳光工程分配给该县2000名培训任务,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基地,并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价制度,将任务与培训资金相挂钩,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位。
培训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各乡镇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工参加各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种类型的培训,还充分依托乡镇农民技术学校,开展以外出务工常识为主的劳务培训;县农广校、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县农机培训学校等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发挥劳务培训主阵地作用,适时开展长短结合、适销对路的培训班次;以县计算机培训中心为龙头的各类民办机构也都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培训专业齐全效果明显。今年以来,全县以电子、缝纫、烹饪、制鞋、驾驶、建筑等专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工培训18期4392人,其中县农广校培训6期350人,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培训8期3741人,县农机培训学校培训4期301人;另县农发办牵头组织开展的扶贫培训731人,县公共职业介绍所输前培训了465人,乡镇农民技术学校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各培训机构按照与外地用工单位签订的用工合同精心组织培训,对培训的取得一技之长的劳务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输出,已有组织地向广州、深圳、江苏、北京等地输出1300多人。(方儒成 龚泽忠)
- 上一篇:旬阳水电开发成为投资热点[ 09-03 ]
- 下一篇:旬阳县周密部署全力抓好当前防汛防滑工作[ 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