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回眸2019年,出彩看红军

作者:王登霞 发布时间:2020-01-20 08:4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

站在时光交替的新起点回望2019年:一个个关键词跃然眼前,一组组数据让人精神振奋,一件件暖心实事送到群众心坎上……1.2万红军人民探索走出了一条凝心聚力促脱贫,步伐铿锵奔小康的“红军路径”。

这一年,红军镇围绕“八个一批”政策和脱贫退出“576”标准,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实现帮扶工作方向不偏、政策落实不走样、帮扶措施见实效;这一年,红军镇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7个必须”和包户干部“十件事”等,强机制、抢进度、补短板、严整改、提质量、防风险,实现了4个贫困村455户752人脱贫退出,攻坚质量稳步提升……

定目标,压责任,家家都住安全房

“新年好呀,新年好,祝福大家新年好......”圣驾安置点这几天洋溢着新年的喜庆氛围,孩子们欢快的跳着、唱着,那幸福的模样分明是对幸福生活的最好注解。

丰富多彩的文化墙扮靓美丽乡村

干净整洁的院落、丰富多彩的文化墙、互敬互爱的家风家训......走进安置点触目所及,一股崇尚文明、和谐的新风尚正悄然兴起。

“吃穿不愁,上学、看病、住房无忧,在奔小康的路上我不会掉队啦!”红军村寨沟七组贫困户林乐志望着窗明几净的新房,脸上的笑容如花绽放。

圣驾安置点只是红军镇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三年来,全镇新建安置点4个,597户1643人搬迁入住,开启了美好生活新征程。 

山是石头山,插在云里面;田是卧牛田,挂在半山间。这是以前红军村寨沟村民居住条件的真实写照,交通不便,制约着当地发展和群众致富。搬,才有希望;搬,才能发展。听民声、顺民意,一场“大迁徙”行动迅速展开。

红军镇党委、政府组建科级领导任队长的“两房”建设8个突击队,围绕“搬迁补偿安置政策如何定、长远生计如何保障、就业问题如何解决”等,挨家挨户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消除“不想搬、不敢搬”的思想顾虑;同时,夯实干部“三帮一包”责任制,动用一切资源,集中一切力量发起猛攻。六月三伏艳阳天,县镇村194名包帮干部日夜奋战在督促装修、搬迁、入住“一线”......如今,行走其间,目之所及,是旧貌换新颜,是山乡巨变。

“全镇 742户2105人实现了安居梦,如何让他们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下一步,将争取项目资金在集镇中心建社区工厂,方便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保障持续稳定增收。”红军镇镇长向甲锋如是说。

抓产业,促增收,户户收入都达标

“我和媳妇今年在红军村新联合作社务工挣了1万多呢,儿子也有了自己的产业,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养了500多只土鸡,要过年了,都来买啊,山里土鸡味美价廉。”红军村寨沟七组贫困户陈意金为自家产品当起了“代言人”。

“2019年实现收入50余万元,带动149户增收21万元,其中贫困户97户,增收9.7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红军村新联合作社理事闻光益说,“合作社通过订单收购、集约销售等形式,实现年纯利润8.5万元,我们又拿出了70%利润为村里58户弱能户再分红,30%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

扶持新主体、打造新业态、拓宽新渠道……培育和发展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红军镇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在8个村(社区)各具特色的合作社逐步引领农业生产走上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的发展轨道,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远发展之路。

时下,在庙湾村,阡陌纵横间一条条绿带与茶农忙碌的身影相映成趣,绿莹莹的茶园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我们村五保户孙绍银今年可谓是丰收年,老两口在茶园务工年收入11000余元。”据上马村支书孙启斌介绍,“三年来,共为茶园务工人员发放工资15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25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生态的“绿”,那是一抹最动人的色彩,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还承载着1.2万红军人的小康之梦。

学技能,强本领,人人脱贫都有“术”

“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把修脚刀让我们撑起脱贫半边天。”红军村一组邓美燕心灵手巧,经过手足修复师培训,她熟练掌握技能,目前在重庆市石马路郑远元手足修复师连锁店就业,月收入3000余元。临近春节,外出务工打拼的人们已陆续返乡,再次见到邓美燕时,她的脸上已褪去愁容,写满了自信和快乐。  

习得一门技能,更有信心脱贫。今年以来,红军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实现稳定就业为目标,邀请技术专家、致富能手、脱贫标兵等开展政策法规、种养技能、手足修复师等培训,让贫困群众练就一技之长,并对全镇16——60周岁的劳动力情况进行统计,了解他们的就业意愿、创业方向等,及时掌握全国各地市场用工需求,推荐贫困户实现就业。

今年组织参加种养技术、手足修复等技能培训417人,有组织劳务输出1719 人。同时,开办“红军精神大讲堂”、召开“说论亮”道德评议会等,从思想上鼓舞人心,从精神上唤醒群众,帮助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坚定战胜困难、摆脱贫困的必胜信心和昂扬斗志。

鞍马犹未歇

战鼓又催征

新的一年

红军人民接力奋斗一往无前

持续发力奔向全面小康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