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发展沼气已成为广大农户发展生产,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要选择。然而,在发展沼气过程中,还存在着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建池工艺缺陷、建后技术服务跟不上、沼气综合利用效益未充分显现等诸多问题。近年来,县能源站从强化技术培训入手,注重一线调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采取“五项措施”,攻克沼气发展难题。
强化沼气技术培训,实行建池职业准入制度。沼气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广大农户对沼气技术的渴求愿望十分迫切。针对量大面广的沼气技术指导工作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和农户自行盲目建池,导致建池质量不高,使用安全隐患多等现状。县能源站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三次来旬为沼气技术培训班授课,培训人数达500余人,其中110人取得沼气生产工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建沼中,充分发挥110名农民技工的作用,做到持证上岗,专业化施工。
强化考核,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在沼气建设中,110名农民技术员由县能源站统一管理,统一调派。县能源站制定了《技工管理办法》、《技工职责》,《用工协议书》等制度,充分调动技术员的积极性。为了确保年度建设任务的完成,县能源站采取县站技术员包片,乡镇沼气专干、农民技工包村。任务完成情况,与责任人年度考核、评优树模、职称晋升、奖励工资相挂钩,做到重奖严罚。
强化技术革新,攻克建池工艺缺陷。县能源站一班人,在建池实践中,不断总结,反复实验,完善和改进了沼气池抽渣管的安装位置、增大水压间的容积,利用沼液冲厕、冲圈技术。这些建池工艺的改进得到了上级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受到了建沼户的好评。 强化沼气综合效益,创新配套模式。针对多数农户建沼气,只简单的用于炊事用能,少数建沼户养殖基础差,沼气用一茬,就闲置的问题。县能源站在主管局的支持下,率先启动“六个一”沼气能源生态经济模式,具体内容为:每户建一口沼气池,栽植一亩以上高产红苕,有一处
【责任编辑:屈孝旭】
- 上一篇:旬阳太极城观景台公路日前竣工投入使用[ 08-28 ]
- 下一篇:揭密旬阳汞都与秦始皇陵地宫水银之谜[ 0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