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旬阳县农技中心食用菌示范基地的大棚,平菇、姬菇、香菇、白灵菇等各种食用菌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与普通食用菌不同的是,它们生长在黄姜纤维素制作而成的菌棒上。日前,以利用黄姜纤维素开发食用菌为代表的黄姜清洁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批示:“黄姜生产新工艺,对减少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污染有重要作用。”
旬阳县拥有10万亩的黄姜基地,黄姜皂素加工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为此,该县协同中国环境科学院、陕西省环保局、市农科所等部门,开展黄姜清洁生产工艺综合利用科技攻关,利用黄姜加工废渣分离出的纤维素生产食用菌取得突破,已经批量投入生产,年可生产20万袋,产值可达100万元以上。同时还可分离木质素生产粉丝和凉粉等食品。通过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每加工1吨黄姜皂素可直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5万元,副产品加工附加值10万元,比传统工艺增加经济效益50%至1倍。使原有工艺单纯的皂素1个产品变成了多个系列的产品。每加工1吨黄姜皂素比传统工艺减少32%的硫酸消耗、28%的燃煤消耗、80%以上的水消耗。
11月13日,副县长周育论带领计划、科技、农业等部门领导,深入白柳食用菌示范基地大棚检查工作。
黄姜原料加工分离
将黄姜纤维素和木屑混合搅拌制作菌棒
食用菌日常翻袋管理
采摘食用菌
【责任编辑:屈孝旭】
- 上一篇:省政府检查组来我县检查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工作[ 11-17 ]
- 下一篇:旬阳发展生态工业探求经济环保双赢之路[ 11-17 ]